我曾经的一个小来访者只有六岁,她在做沙盘遇到压力的时候,就会用手去摸自己的右腿。我一直对这个现象不理解,直到有次她的母亲无意中回忆起这个孩子在出生两个月的时候,从床上掉下来右腿给骨折了。因为是轻微的骨折,也没有太多的处理,这位母亲也就遗忘了这事。
但是,我们说,身体也是会记忆的。这位小来访者她无法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去摸右腿,因为,两个月的时候,她还不具备语言的能力,(这时候的记忆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来加工的,是一种身体记忆的形式)。但是她的动作表明,她无意识的知道自己这个地方曾经痛过,这个地方在高压的时候是需要保护的。
这就是创伤的意义。和外部创伤一样,心理创伤也会表现出同样的症状。
因为,我们这个系列沙龙主要围绕着“妈妈的功能”来进行的,所以,我们接下来主要讨论年轻妈妈们可能会从自己原生母亲那里获得的代际创伤。
案例一: “为了尊严而斗争的小Q”
M女士和他的丈夫一起来的,M女士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产了,她最近很害怕自己的大女儿Q,四岁了。因为,从M怀孕开始,Q就有些反常了。往常Q会有时候周末到奶奶家住,但是,现在坚决不肯了。有次M感觉自己精疲力竭,实在需要休息,就让丈夫骗Q说晚上会接她回来的,结果,半夜一点多,奶奶说无论如何你们来接她回去吧。因为,Q歇斯底里的狂喊狂哭了三个小时了。Q在家的时候,M就会很紧张,她总感觉肚子里的孩子很脆弱的,很安静的,不能受一点刺激,甚至,她感觉只要Q发出声音,肚子中的孩子就会踢她来传递紧张的信号。而且,最近有一次,Q会盯着M的肚子说,我恨你,我要杀死你。于是,M越来越恐惧Q,总担心她要冲过来碰自己的肚子,要是自己保护不好,万一流产了怎么办?可是又送不走Q,于是,M都感觉自己有些抑郁了。
后来,在和M女士的咨询中,我们发现M女士的母亲是一个相当重男轻女的母亲(母亲的代价创伤),M女士的母亲有次甚至给M抱怨说,自己生下来后,M的外婆甚至一度拒绝给自己喂奶,只想着可以尽快恢复生育能力,赶快生下一胎,争取生个男孩。
按图分析,可以得知:
接着这个“有缺陷,没价值的小孩”的自我意象成为年轻妈妈 M 的人格核心,M 通过考文凭,努力奋斗发展了一个好的自己来保护这个人格核心。但是,等到 M 要生老二的时候,她的这个人格核心又被激活了。和开头的骨折故事一样,人生遇到高压的时候,M 童年的心理创伤又被激活了了。于是,M 把内心的剧本投射到现实中来,她感觉自己变成了“看不起人的母亲”,自己的女儿变成了“有缺陷的,没价值的小孩”。而M的女儿,小Q在接受到这个投射的角色后,必然是愤怒的。当然,接下来要是小Q的斗争没有被母亲所感知到的话,小Q会进入到抑郁的阶段,最后,小Q也会把“有缺陷的,没人要”的自我角色给接受下来,成为她的人格核心。至此,一个从外婆那里继承的代际创伤就完美的传递到了孙子辈的小Q内心中。
案例二:“施虐加自虐的情感勒索者小X”
小X,十岁了,他母亲K带他咨询的原因是,小X拒绝去上学,除非母亲同意陪他一起做作业。我很奇怪的是,在咨询室中,小X可以肆无忌惮的指责自己的母亲。比如,小X指责母亲没有兑现诺言陪他一起做作业,导致他第二天被老师点名批评了。母亲说,自己那天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实在没办法赶回来。小X就捂着耳朵说,听不到,听不到。然后,母亲就很无奈的保证说,下次自己一定赶回来。我好奇的问小X,“妈妈回不来,你可以让爸爸陪你做啊?”。“我才不要呢,爸爸太无能了。我就要妈妈。”小X白了我一眼,说到。“那你也可以自己做啊,要不然第二天老师要点名批评你。”我继续问。“批评就批评了,我无所谓的。”小X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陈老师,你别相信他说的。他说的轻巧,上次老师批评他,他回来哭了半天,甚至,用手把镜子都打碎了。”母亲K对我说。
“要你多说,要你多说。”小X竟然冲过来要去打K。
我赶忙拉住他,说:“我相信你来这里是想让陈老师帮助你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这里是讨论的地方,我们只能进行语言的沟通,要是你用行为的话,就请你出去了。”
小X愣了一会,平静下来。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小X对待母亲有着施虐的一面,他用某种情感沟通的方式绑架了母亲的情感,让母亲变得无助无奈(社会中K是一个国企的中层领导,社会适应力很好)。而同时,小X在离开家的环境里,遇到挫折,却只有自虐的方式来惩罚自己,比如,被老师批评后,通过自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后期,通过咨询,我发现K的成长史中,也有类似的一幕,只是这一幕上演在K和她的母亲之间。K的母亲出嫁后,就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而她的婆婆,也就是K的奶奶是一个很喜欢控制子女的人。
K有一个记忆是说,自己的奶奶有次要吃牛肉,于是,K的母亲就要骑着自行车来回两个小时跑到镇子的集市上去买。而反过来,K的母亲控制K也是相当严重。K一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向,都是由她的母亲来完成的。
于是,我们用图来理解的话,就是:
接着,这个“虚弱的,奴隶样的他人”的自我意象就被投射到K的内心世界,慢慢变成K的人格核心。相应的,这个剧本的另一半自我意象,就是“控制性的,全能的自我”也相应的被投射到K的内心世界中,只是,这一部分作为阴影存在。
然后,等到K和自己的儿子小X重新开始人格间的对立冲突的时候,K心中的剧本就把另一半投射到了小X的身上。
分析到此为止,至于,如何在咨询中修正小Q和小X的心理意象,我们下次继续。
另外,下图是一个基本的内心角色配对图,大家也可以对照着考虑下自己的亲子关系,帮助大家觉察和修正孩子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