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已经两年了,我对它的关注视角逐渐由朋友圈转移到固定的几个公众号。
刚学会用微信时特别热衷于发朋友圈,心情好了坏了、创新了什么菜品、品尝了啥美食了、到哪里旅游了……都要在朋友圈里吆喝一下。吆喝完了就关注看是否有人点赞、跟帖,时不当地再回复一下,谦虚一下。每天刷屏看看别人又晒了点啥出来。人家晒了,你不赞一下就显得你情商不高,可有时真不知道应该说点啥。比如朋友圈里有一同事妹子,也都四十出头的人了,尽管颜值高点吧,也不能总是晒卖萌照啊!况且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状态一览无遗的展现给别人吧!渐渐地就不愿意发朋友圈了,对别人的转发的东东也都是有选择性的浏览。觉得好的、受教育受启发的,就评价一下,点个赞。
说起微信群,算算好像得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群了。小学群、同学群、同事群、家人群、投票群、读书群、舞蹈群、吃货群······刚开始建群时大家还聊得挺热乎的,可是时间长了就有潜水的了,光看别人聊,自己不说话。这到可以理解,很多年不在一起,有的又是素未平生,生活环境的不同,有时没有共同话题不好随意说话,多听少说甚至不说都无可厚非。但是偏偏就有土豪非要试水,一上来就发几个红包,看看都谁抢到了,然后就挨个吆喝抢到红包的出来说话。那潜水的人你说你不想出来你就别抢了呗,偏偏还有爱财不爱说的,别说发红包的了,就连我们看的都觉得不爽。
还有在群里求投票的,搞得你不投吧给人留下没有爱心、人情冷漠的坏印象;你投吧,这一天天的都成负担了!有的投票之前还得关注相应的公众号,弄得手机里满满登登的,没公布结果之前还不能取消关注!更有甚者还要你的姓名和手机号,这信息轻轻松松的就透漏出去了。所以真不愿看到有投票的请求。
前几天同事沙姐姐征求我同意后把我拉进了她的有着两百多人的意向群里。这个群的主旨是传播心理知识、家庭亲子教育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我觉得还挺有意义的,而且群主很负责任,不许任何形式的广告、投票、红包链接等内容发布到群里来,如有就会把他请出去。我加入进去后很快就发现通信录里有新成员,有加我私聊的请求,一看这两个人都是意向群里的成员,就通过了,谁想到这两人一个是卖书的,一个是卖保健品的,然后我的朋友圈里就是他们铺天盖地的卖东西的广告。对于朋友圈里的微商我的观点是不屏蔽不拉黑,因为说不定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会有相关的需求,但是你最好别无休止地要求我给你转发和宣传,因为我不想我的朋友们讨厌我!虽然朋友圈里的微商们都和我文化程度一样不高,但是最起码的礼貌还是有的,因此尽管每天他们都刷屏更新广告,也没有被我拉黑的先例。偏偏那个卖书的,让我由最初对他的尊敬到现在的拉黑。看他的介绍是某省的知名心理咨询师,男性,中年人,自己出版了一本关于心理意向沙游的书。一天看他发的朋友圈写到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什么沦落到卖书了,做一小时咨询都比卖书挣得多。他回答说他卖的是思想,收获的是价值。我个人认为这是个文化人,不同于普通的微商,于是就在他的朋友圈点了赞‘愚者的思维怎么能理解智者的行为呢’。当时他回复我一个赞。谁知第二天就私聊我,问我是否对他的书感兴趣,如感兴趣只需发给他微信红包45元钱他就会把书快递给我。我说我有兴趣看你的书,但是我没有微信红包,因为听说要和银行卡绑定,觉得不安全所以一直没弄。我说的都是实话。他回复说迟早要学会的。我回复说:“这话有道理,今天太晚了,待我改日找人教教我,争取早日拜读您的大作。晚安。”本来我就是这样打算的。谁知他没了下文。我都和你说了晚安,出于礼貌,不管我买不买你的书都应该也道一声晚安吧,可是我等了半天都没有,接下来几天一直没动静。这么不绅士又没有耐心的一个男人!你凭什么打动我让我买你的书呢!后来又有一个卖家具的成员向我发出了加私聊的申请,这次我有经验了,设置了互相不看朋友圈,就没有被骚扰。今天那个卖书的又发了几条推广动态,我狠狠心把他给拉黑了。
微信是个好的社交途径,比电话和QQ更便捷,但是我也不想被它绑架了我的生活。我心疼应酬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是那些时间能创造出什么价值来,而是我可以用那些时间来走走路、晒晒太阳、闻闻青草和野花的味道、做做家务、看看书写写字,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且越来越懂得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它并不总是像朋友圈里显现的那么美好,也不总是那么糟糕透顶!生活,不管微信存在与否,它都会夜以继日奔赴向前;而微信注定只是生活的调味剂,对此调料的味道喜浓喜淡,还是把调料当作主料那都全凭个人好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