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
出门终于感受到冷了
进到房子里才感受到温度适宜了,但是,是不是得把暖气打开点,要不楼下会不会打上门来说要冻死了?嘿嘿嘿
今天看了周冲的文章《你一定要写作》
不要把写作想得太可怕。
王小波说过,你只要没事干,你又看过几本书,然后身边又有纸,又有笔,你总会去写的。说的就是写作的日常化与本能化。
它很接地气,也很自然随性,从不虚头八脑,它就是讲一件事,讲一个道理,讲清楚了,就可以了。
不要被太多术语所束缚。
也不要被他人的期待所绑架——什么你将来会比鲁迅还鲁迅,什么你一定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性啊……别听,这都是顺耳的毒药,因为你会被架到高位,吓得越来越不敢、也不想敲下第一个字。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是沮丧又心灰的。
写作是所有表达中,最缜密、最清晰、最谦卑、对逻辑和思想要求最高的一种。
日常说话,你可以忽之在东,忽之在西,东西南北,乱扯一通。
但是,写作不行。
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哎呀妈呀,我好像写跑偏了。
对,你自己都知道跑偏。
但是,说话你不会知道。
因此,写作对思维的训练,对表达的系统化,都非常好。
还有,如果你长期写下去,你不可能能容忍自己天天谈情说爱、家长里短、风花雪月,因为总是反刍一个主题时,你会涌上一种不适感:你在重复自己。
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不断地学习。
最初的时候,你会带着问题去寻找,后来,你迷恋于疑惑被照亮、问题被解答的恍然大悟和振聋发聩,于是兴趣愈来愈浓,会读更多的书,滋生更多的问题,促使你更频繁地寻找。
如此一来,你就走在了追求智慧的路上。
成长就这样发生了。
最后一个我希望你写作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伤都太多了,我们需要疗治。
几乎所有人,都是一道行走的伤疤,带着五花八门的痛苦,孤独地生存于世。
这些痛苦,你有时候自己都基名其妙,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存在你身上,又该如何疗愈。
疗愈的第一步,是看见。
但往往,这些痛苦的根源,远在童年,远在潜意识的深处,如果靠日常的空想,你很可能会“思而不学则殆”,被自己弄得茫然而无所得。
而如果找人聊天,你会变成一个聒噪的怨妇,受控于情绪,同样无所得。
咨询他人呢?往往也无济于事。一者远水解不了近渴,二者因为线索过少,他无法看见真实的你我。
真正的看见,是逻辑清晰的觉察。
这种觉察,需要你保持安静,通过诚实的书写,慢慢地,跟内在的直觉、创意、情感、记忆产生链接。
当你和自己、和生命产生连结,疗愈之门就会开启。
如果你通过书写,与痛苦不断对话,一步步觉察,一步步回家,你会在新旧交替的悬崖边,在爱、恨、生、死之中,与自己重新相逢。
相逢时,涕泪涟洏,恐惧溃散,旧我蜕皮脱茧,你会获得新的创意、灵感、慈悲与平和,挖掘出更多被潜藏的能量,获得心性的明朗与开阔。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劝不快乐的朋友写作的原因:写吧!写作是上帝赐给你的自救之道。
也许写着写着,你就成了自己的医生,甚至成了自己的神。
即便,现实的利益、逻辑的完善与心灵的疗愈,你最终都收效甚微,但当你坚持记录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你活过,写过,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