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可是有很多曾经充满温情的人事物,正在渐行渐远。就如那渐渐消失的年味。
那时的春节还是家乡最盛大也最隆重的节日啊!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过年气氛。总觉得一放寒假就闻到年味了。家家户户趁着天气晴朗的时候打扫房屋,洗桌子凳子洗碗柜,空的场地上晾得满满的。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似乎是过年的第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可以从腊月十几就开始进行。连小孩子也不会偷懒,拿着抹布帮擦洗,小手冻得红通通的也绝对不抱怨。要过年了,谁不是高高兴兴的啊?
打扫房屋,清洗桌椅完毕。就该准备包粽子做年糕做发糕等等好吃的了。到了这个环节,我们小孩子更高兴。
绿油油的粽叶一般是男人去准备。山上多得是,拿上刀去砍就行了。顺便在竹林里砍上一根青翠的竹子,用来破成细细长长的竹蔑捆扎粽子。懒得去砍的男人就拿钱让女人到集市上买。买回来的粽叶先得把头尾砍去,和竹蔑一起放到水里煮透了。绿绿的叶子和淡青色的竹蔑变成浅棕黄色,软软的,而且一点都不扎手了,还得拿到河里用大石块整捆压住,任水流冲刷半天。然后再用干净的瓜布(水瓜干的瓤,家乡的人都用它来洗刷东西),细心地把粽叶的两面都洗干净。要不包好的粽子有沙子就不好吃了。
糯米淘完了沙子,浸泡好了待用,切成长条的猪肉加上剁碎的红蓝或者芝麻腌制好做馅料。勤劳的女人们开始包粽子了。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每家每户都包上好几十条大粽子。家乡的年粽一般一条放大约一斤糯米。而且每家每户总要包上两条特大的(最起码三斤以上)来祭祖,那两条大的粽子是要等过完元宵节才能从祖宗的牌位旁拿下来吃的。当然,有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在,哪家哪户都会包几条小小的放在大锅最上面蒸,小孩子们就可以最先尝鲜了。
包好的粽子长长的圆滚滚的一条还不能吃。还得放在锅里煮上一夜。这时候男人们也不能偷懒了,得和女人们轮流着看火添柴,适时加水,定时给粽子翻个身。那时大家的灶台都很大,大锅大灶口,大灶口可以一次放进几根碗口大的柴火,这样就不用经常添加柴火,只需久不久把柴火推进炉膛里面就好。煮粽子可以加大火,小孩子们在睡觉前也会到厨房帮忙烧火,其实是想等着小粽子熟了可以解解馋。不过实在熬不了夜,不一会儿就支撑不住睡着了。
等孩子们早上起来,他们专属的小粽子早就在半夜被大人们捞出来放到一边了。温度也是刚刚好。大人们用一根细细的竹篾绑在粽子的两端,给粽子安上了提手,孩子们就提着各自的粽子出了门,找小伙伴们去比较谁家的粽子包得漂亮了。总得玩上好半天,才舍得吃。家里大人考虑得周到的,总会多包几条小粽子,他家的孩子就可以先吃一条再提着一条去玩了。
整锅的粽子一般总得等到中午时分才能出锅。女人们早早地就起来让男人去休息。煮粽子最讲究火候,火不能大了,但是也不能灭了。而且千万不能让水烧干,除了怕粽子煮不熟,镇上的人还说把煮粽子的水烧干了预示着明年一年的运气都不好,所以有些女人宁愿自己熬夜也不放心让男人守夜烧火。如果哪家男人不小心真的烧干了锅,不管平时多粗暴的,这时都只能安安静静地听自己的女人唠叨,绝对不敢还嘴的。
粽子的清香越来越多地弥漫在空气中。女人们把捞上来的粽子一条一条整齐地摆在早就搭好的架子上,晾干水。然后随便拿出一条,解开捆粽子的竹篾,剥开粽叶,粽子的香味就更浓郁了。白色的糯米煮熟以后变成了米黄色,有些还会沾上点粽叶的青黄色。女人就着刚才解开的竹篾,把竹篾的一头咬紧,另一头用手拿着,动作娴熟地把粽子切成圆圆的一片片。红蓝馅像粽子的红心一般煞是好看,而且还带着植物固有的芳香,又可以调和猪肉的油腻,我最喜欢了。
切下来的粽子要注意用一个大盘子一片一片地分开放好,要不就会黏在一块了。不过大半年没吃上粽子了,刚出锅的粽子又特别香,所以切出来的粽子根本来不及黏起来,就被大家干掉了。哪家还没包粽子的也不用流口水,因为镇上的人们总是那么爱分享,今天我家的粽子新鲜出锅了,捞一条给你尝尝,明天他家的粽子飘香了,也少不了我家的份。红蓝馅的、绿豆馅的、芝麻馅的。大家吃了都说好。年就在大家忙忙碌碌的准备中不知不觉地就近了。
我怀念这种渐渐消失的年味,其实也是怀念那年那月人与人之间脉脉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