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时间过不够用,是说过去的时间还是说剩下的时间呢?有这样的情况,说时间飞逝,一般说的是过去的时间,不够用,就有可能是跨界的,意思是你既可能是说刚才过去的时间不够你完成某一件事,也有可能说接下来你计划的时间,估计不能足够支撑你完成某一件事。
时间相对方位,其实是另一个纬度,就像你做PPT,插入图标更改一个坐标系数值的区间和大小一样,时间是可以重新定义开始和结束的。我们习惯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的概念,习惯了8小时工作制,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习惯了时间给你的各种仪式感。你会发现你能想到事情,都有时间这个维度影响着你,不单单是在外化影响,同时内化你的心理。外化影响的例子:人会随着年龄样子在变化,包括身高,体重和样貌;食品过了保质期会变味道甚至变了样子,比如发酸了,长霉了;种下的树苗,几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这些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能够刺激具体感官的都是外化影响,看到这些,你实际上观察到了时间力量和速度。关于内化的影响,这个力量比任何力量都来的微弱和无声,可是对人的心理影响却有着幂次方变化的强度,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影响和控制,这样子例子包括:拖延症,这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在关注的问题,是时间过于温柔;路怒症,那个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的司机,看似是情绪骚动了你的内心,其实是时间酝酿了情绪……。除了外化的时钟,我们内心也有一个时钟,不过这个时钟的频率是动态的,关联外化的格林威治时间的同时,摆动着完全不同频率。
常规外化的时间我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和认知了,但是内化的时间却很少去思考。时间作为一个维度,在我们认知中,似乎只有前后,你站在现在,前面被叫做未来,后面被叫做回忆,似乎是一条直线,其实不是,从当下往回看,确实是一条清晰明确是路径,可是往前看,未来就有很多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是时间的跑道,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选择了其中一个跑道,也就意味着将会熄灭了其他时间跑道上面的路灯,没有起跑之前, 未来以多维的空间视角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时间以“一念”的生成为节点。以时间作为定量的分析,我们其实是在某些“一念”的节点开始不断的加强了这个“念想”,而使得这个“念想”有了“存在感”,进而实现了“点亮”未来之路。这“一念”都存在于你的主观世界,只是不够强,不够多,我们所说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就是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做了“搭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笃信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子就会成为什么样子的原因吧,是我们不断强化了这一“念想”使其成为信仰,而这个“信仰”跟时间赛跑,使得其与时间相对速度逐渐变慢,也就“真实”的存在客观世界了。而其他“念想”之所以只能存在于你主观世界,就是因为跟“时间”相比,它几乎不存在。
我们经常说做事情要有耐心 ,要持之以恒,要有专注力,不就是在强化你所做的你所想的,直到让“时间”都看到了它,它才能够客观存在 ,才能存在于你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