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 ,一学期又快结束了。
讲一个小故事。
总有一些人问:“美女在哪里上班呢?”
我说:“在家呢。”
“在家做什么呐?”
“当老师啊。”
“哦,那你是高中老师咯?”
“不是呀。”
“那你肯定是初中老师吧!”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稍作停顿,在小初高中,永远把小学放在最后,在城乡中,永远把农村放在最后。如果是礼节性的客气也罢,偏是一副“哦”的表情。农村老师怎么了?小学老师怎么了?看不起人啊?一万匹草泥马脱缰而过,然后笑容可掬的告诉他:“我是小学老师,在农村教书,四年级。”
我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我在一些把教育三六九等化的人嘴里的农村小学度过了两个学期。无关微词,聊聊印象颇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还记得第一堂课,孩子们特别的乖,我到教室的时候,学生们已经领着新书齐刷刷的在读语文第一课。当时我就被惊喜到了。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乖巧。(不过他们读书的腔调真心不好听。一半乡音,一半古代私塾摇头晃脑的韵味。同学师生之间都是方言,我不是听不懂,只是听起来有点费劲。为了纠正他们口音,我立了班规之一就是在校期间只能讲普通话。小学生嘛,喜欢打小报告。有几回学生来告状,说谁谁怎么样,我连续回了几遍“啥”,最终有小伙伴在一旁小声的说 “要讲普通话的,老师听不懂的。”哈哈,其实我真的听得懂。)慢慢的,养成了在校期间讲普通话的好习惯。
可是他们的成绩,真的突破了我的心理底线。
我们班有位女孩子A(7岁)四年级了竟然连1加5等于多少都不知道。她的亲生哥哥B和她一个班(9岁)乘法口诀表都背不了,到3乘以4就自然地卡住了。这让我瞠目结舌,万万没想到呀。
A像个幼稚园的小朋友,非常欢乐,不谙世事。就算偶尔被留校,也是欢天喜地,来上学更像是来找朋友玩耍。我记得那时正是橘子大出的季节。A带来了整整了几十个橘子,塞满了一课桌,书包都被她挂在了凳子上。我一个大写的问号,问她哪来的,她告诉我家里的。怕中午饿,带来几十个和哥哥一起吃。当时我也是觉得又逗又好笑,放眼望去一桌满满的橘子,都是中餐!然后她随即就拿了一捧给我,我拿了一个。有点小心酸呀。(学校的食堂正在修建,中午除了吃饭的时间,老师基本不休息,孩子的午餐就靠学校每天发的并不那么营养的营养餐。)
教师节后的一天我在办公室看作业,A又跑进来,给我了我一团皱巴的钱。我问她:“捡钱了?”
她抿笑着摇摇头。我又问:”那怎么回事呀?”她憋了小会,笑着说:“我爸爸让我给你的。”
“……为啥要给我?”
“我爸爸说没买什么东西,你就收下吧。”
“可是给我干什么?老师没说过要交什么钱啊?”
“你就收下吧。你不收我爸爸会骂我的。”
我又是一脸的懵。心想是给我水杯的钱吗?(因为开学第三天得知是她哥的生日,送了他一个水杯。)
那也远远不够啊!
我让她拿回去,还推托了几下。我好语气的说了声,”谢谢你的好意,但是老师是不会收的,你拿回来去给爸爸吧。”她才屁颠屁颠的出去了。
我想了很久,很纳闷,这就是传说中的“行贿”?到现在我都没明白几个意思。我把这事和我妈说了,她告诉我是不是想送我教师节礼物。我想了想,也许是吧。简直哭笑不得。你们好奇是多少钱吧?大概猜不到的,她送了我一块钱。
简直没办法不对他两兄妹留下深刻的印象。约莫一个月的样子。由于哥哥总是拖欠家作,妹妹永远天真懵懂。我决定去家访。农村的山路走了我近一个小时的路,真正的翻山越岭。孩子们很热心,帮我避免有狗狗的家庭。好不容易到了,爸爸奶奶不在家。爷爷卧床都没有出门打个招呼。哥哥带我参观了下他活动的范围。他家其实不算差,该有的都有。只不过房间里杂七杂八,相对宽敞的房子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只有在门外站着等她奶奶回来。后面奶奶从山里回来了,我和她说了说两个孩子的在校表现。奶奶深叹着气,和我倒了一个多小时的苦水。大致就是妈妈嫌家里穷跑了,爸爸在村里边给人做小工,不争气赚点钱就打牌赌了,对孩子的学习从来不闻不问。爷爷生病卧过床,现在病好了也成天躺着不起来,还需要服侍一日三餐。奶奶很辛苦,又要做农活还得管这个家的食宿。关于孩子的教育除了职责、打骂、视线范围内的约束也是力不从心。
回去的路上,感慨良多。贫穷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缺失,还有人格的,心灵的匮乏。
第二天找校长了解了班上孩子的状况(因为之前是校长带的班),原来那还不算惨的。有些学生上学还得天亮出发,翻座山的。天哪,这不是从父辈那里听说的吗。现在居然还有。
在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三名十二三岁学生上网后入校抢劫杀害留校老师"事件过后。我给孩子们上完安全教育课,中午去教工食堂吃饭,和同事们正聊着学生的事。有小孩冲进来喊:"老师,五年级的谁谁又打架了!”话未落音,就有人进来,红着脸到处翻菜刀,一边还喊着“我要砍死他!” 我和我的大伙伴都惊呆了。我们赶紧放下了筷子,制止了这位男孩。可能校长的解决方式相对以暴制暴,他的班主任也已经恩威并施,无能为力。我带他去办公室,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原来和同学一言不合起了争执就打起来了。男孩子的父母离异,妈妈走了,爸爸犯事还没出来,奶奶管不住他。惊耳骇目。
哎。父母离异的、外出打工的、去世的、还有精神病的、坐牢的……类似糟糕的事情听得越多,反而从震撼到平静。却越来越无法不重视一个个鲜活单纯的生命里所承受的冗沉和破碎。
一年的相处,让我也看到了这群孩子们身上存有的一些共性:
一、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他们衣服常年污渍斑斑,因为大多数人是要自己洗衣物的。像我们班那对兄妹的衣服是换着穿的。爷爷奶奶要么溺爱“随他去”,要么以“不打不成才”为教育理念。关于沟通,指引,疏导方面做得少之又少。这也导致老师在教学方面更加困难,更加费力。和家长沟通永远都是“那也没办法啊,我们都不懂,只能靠你们老师多费心啊”。
二、学生基础薄弱,接触信息少。农村的小孩更需要信息化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传输讯息,扩宽视野,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他们的课间。不至于和大城市孩子了解的相距甚远。
三、极度缺爱,渴望被关注。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学生:“你觉得父母爱自己吗?”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不爱。再追问“为什么?” 有位学生说:“我爸爸经常不在家。他不在家还好点,一回来只知道让我做事,骂我,还用脚踢我……”是的,常年没有陪在孩子身边,有的也是苛责的表达。他们在最需要爱的年纪通过什么接收爱?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讲不清什么是爱,却能真切的明白与传达。而人一部分东西的缺失会从另一部分弥补。这些孩子,会把更多的期待转交到刚步入的校园,转移到老师身上。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赞扬。有时候,会听到小孩垂头着说:”怎么就放学了,一点都不想回家。”
四、性格上,大写的倔。他们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自尊心极强,而自尊心强的人往往深藏着小自卑。你越表扬他,他越会做好,因为害怕让肯定自己的人失望。相反的越责备,逆反心理越重。
抽出来,拉回来。宏观一点看问题。就目前,中国9亿的农村人口,如何脱贫致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是我们必须重视也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谈经济发展是根本,机制健全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投入,转变农村教育理念等等。
谈谈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看法和需求。
如果没有带薪休假的三个月,工作稳定性强。试问,有多少人愿意走进教育这个行业?千辛万苦的挤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教育编制?又有多少人愿意成为一名农村老师?有人要谈理想,教书育人至高无上感动中国?有人要标榜无私奉献最美乡村女教师?这种事迹当然要广为赞赏,众人皆知。
人皆可以为尧舜,可是人人皆不是尧舜呀!所以下面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 稳固薪资待遇是根源。为什么农村教师流动性强更强?为什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断层严重?为什么教师行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因为没钱啊。年轻人上有老下还有自身要照顾,没有经济保障,理想很脆弱。先安身,后立命。
* 加强职业操守,提高教师素质。老实说,很多人考个老师就是为了轻松,任务式教学。或者相夫教子,生活平淡,优哉游哉。完全忘了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以德以爱。在体罚学生已入法的现在,还存在部分老师自恃甚高,辱骂学生,教棍教学。
* 规范学校制度,建立奖惩体系。或许现在体制需要与企业管理的制度相结合。奖罚更分明,才能更好激发职工动力,内燃力。
* 专业对口。小学教育里各科混教,班主任包班制不胜枚举。我是教英语的现在主教语文,不是不能教。而是一方面兴趣爱好没那么强,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对口更负责任。
* 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引进多媒体,为孩子多打开一扇窗,看看更宽广的世界。不至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 增加学习机会,帮助自我实现。老师在一味输出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注入新元素。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加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博采众长。帮助老师在教书的同时得到提升,实现自身的价值。
浅薄的聊了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总会实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