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聚餐之后,我就感冒了。泪眼模糊,肩膀还疼,这就纳闷了。体质一向很好的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无意之中在书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生病,原因在于父母。”孩子潜意识当中隐藏着某些想法,不敢表达出来。
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我感冒了,不是因为自身体质的原因,而是因为我潜意识里面告诉我,那次吃饭可能是与亲人的最后一次相聚,内心感到害怕,害怕失去亲人,害怕一切都是因为我造成的,所以才会生病。
其实这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表现。
没办法向别人提要求,自卑与自恋的内心冲突。
讨好型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无法向别人提要求,是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表现,却忽略了内心因为他人可能拒绝而产生的羞耻与恐惧。向别人提要求首先意味着依赖,也就是我的的确确有一些事情做不到需要他人帮助的事实。
会让讨好者感受到第一层的“自恋受损”,毕竟无所不能的人是不需要别人帮助的。
宇宙不是围绕着我转的,我受不了这份屈辱。
不能向别人提要求看起来是在为别人考虑,本质上却是一系列关于你自己的问题。
不愿意麻烦别人,看起来是别人的需要比我的需要更重要的自卑感,本质上却是我应该比任何人都重要的底层信念。
这也是很多讨好型的人,看不到别人不如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恋”与“自卑”和形影不离地出现在每个讨好者身上。
☞我不配被满足
每一个“我不够好”的自卑感里隐藏着“我必须完美无瑕”的自恋感一样,每一个“我是全能的”自恋感都必须要面对“”我不完美”的现实。并产生自卑情结。
讨好型人无法向别人提要求,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不配感。
我这么差劲,怎么配备满足呢?
当你认为自己足够好的时候,你就会勇敢地向别人提要求,因为你觉得被爱,被满足是你应得的东西。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感情上的乞丐,你就只会被动地等着别人施舍,给你一些善意与帮助。而不是主动地去索要,因为期许自己不该拥有的东西会让你难受。
☞填不满的父母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会加深一个人的不配得感。
1.和父母秉承的“表扬使人骄傲,骄傲使人退步”的价值观,并将其不遗余力地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2.我要为自己的内心冲突而坚信“人一被满足就会变坏。”
3.我的偏心和比较也会造成不配感。
☞爱自己≠自私自利。
“爱人是道德的,爱自己是不道德。”
爱自己和爱别人真的是彼此矛盾的吗?显然不是的,从逻辑的角度来说,爱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众生,显然你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个。如果连你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谈爱别人,爱众生呢?
想更深入地了解你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滑洋老师的《不去讨好任何人》。
书中详细介绍了讨好型人格的八种行为模式,你属于哪一种?找到困扰你生活的那种模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