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初,在某次郊游时候,同事在河里钓了一条锦鲤鱼,我把它带回了家饲养起来。养了一个月,怕这条鱼孤单,再去花鸟市场添置了三条锦鲤鱼,按照店主的建议静心饲养。在短短的半个月里,三条新添置的鱼儿相继死了。
不禁感叹:不同的生长条件,对鱼儿的生存能力影响甚大!
孩子从小的生长条件,对其日后的生存能力不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吗?
当今时代,不存在恶劣的生长条件,在物质上都是比较富有优越的,甚至在精神方面,家长也给孩子们灌输着“富有”的意识,不动手不动脑,就可“坐享”所有东西,从吃的、用的,到玩的,再到学习工作,所有的一切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不用拼不用挤。一旦换个环境,这样的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2
堪忧的动手能力
如今,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的不在少数。这些“不会”吃饭的孩子,要么嫌学校饭菜不可口,要么是觉得自己吃麻烦,“会吃到身上脏的”。这些孩子中的个别家长,甚至担心娃在学校吃不好、吃不惯,会偷偷跑到学校躲在某个角落观察孩子吃饭情况,恨不得上去喂上几口。曾有个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妈妈跑到学校来给他喂饭。
进入小学在自己吃饭方面还存在问题的,绝大多数还是因为从小“优越”的“伺候”。这样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也是极差的。桌肚乱糟糟的,笔盒里总是丢失了笔,作业本总是没法按时上交批改……因为在家习惯了家人的“伺候”,换了个环境,就“无所适从”。
3
糟糕的身体素质
“温室里的花朵”话题自独生子女时代一直被讨论。自小生长条件不赖的家庭,总是习惯对孩子保护过度。虽然有好吃好穿好和好玩,可是孩子的身体素质却不见得倍儿棒。动不动发高烧、过敏、感冒等等状况频率较高,季节转换或者是冬季,班上缺席的现象比较普遍。体育课上,常有学生会被安置在一旁“观看”,这些学生都是家长关照不宜“运动”。越是这样,孩子的身体素质就越陷入恶性循环。
陶子教过一位学生,该生家庭条件比较差,大冬天其父母也不舍得给她买件厚点的冬衣,穿的是亲戚给的衣服。可是该生的身体素质很好,小学五年时光里,从不因病缺席。有一次在班上交叉感染了感冒,第三天就恢复了,而其他孩子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折腾大半个月才好。可见,管的少穿的少,反而体质更棒。
在崇尚“光脚”教育的日本,且不论这样做科学不科学。或许,他们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赤脚走雪地来磨练意志,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能力。从这点出发,陶子觉得,适当的让孩子“冻一冻”、“苦一苦”也是一种历练。当然,从小没冻过的不要去模仿,家长可以试着放手给孩子创造一些磨砺心志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增强身心健康。
4
弱爆的抗压能力
在优越的环境下,很多孩子其实外强中干,只是在家里和亲人耍小脾气,到了外面立刻软弱的像只棉羊,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在工作中,都缺少乐观向上的性格,缺少敢作敢为的个性。一旦遇到点挫折困难,就无法接受现实,选择逃避问题。
如今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和家长同学闹矛盾而“离家出走”的新闻常见于媒体,甚至每年患上抑郁症的学生也日渐增加。相比较以往的年代,抗压能力差的孩子暴增,这很大程度上与其从小受贯优越保护有关系,一旦离开温暖港湾,在外面一有点小风浪就无法去积极面对、去抵抗。
让孩子在四季变化中感受自然的威力,让孩子在风浪中劈波斩浪,让孩子在广袤天空中自由翱翔……或许,这才是我们走了很久的教育之路后,蓦然回首,才意识到当初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