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微信、抖音,有友人给我致信或留言,“端午安康”,“端午节快乐”、“节日快乐”。
我衷心谢谢亲朋好友对我的真心牵挂和真心祝福-我理解并接受友人们的真挚情谊。
这令我想起几年前无意间看过的一篇公众号上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此文说,端午节,一说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又一说是纪念伍子胥的节日,不宜说祝人“节日快乐”之词,而应说“端午安康”之类的。
说句露怯的话,起初看过那篇文章之后,我就被误导了,也认为确实不应该说“端午快乐”之类的,而应该说“端午安康”。这一误导,起码有一两年。
今天,有几个朋友给我发来“节日快乐”的祝福之语,我还好为人师地给朋友们友善地提醒,不宜用“快乐”等字眼。
等到晩上回来,端坐桌前,计划就端午节日祝福用语写点东西的时候,专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自己、及周边很多朋友,被那边网文误导,可谓久矣!这是何故?且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一下端午的由来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人们之间,互致问候祝福,到底是用“安康”还是“快乐”呢?还是两者皆可?
关于此问题,我没有条件去查专门的民俗文化资料,恕我偷懒,只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来做个简单说明。
“凤凰人鸣大观”有一期专门出来为端午节辟谣的节目,其中说到: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节日,其两项风俗-划龙舟与吃粽子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存在。
撰于唐大中十年(856)的张敖《新集吉凶书仪》中有《端午相迎书》:“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传自荆楚。但惭羁泊,何可申怀,空备团粽,幸请光临。”
唐玄宗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有言,“感婆娑于孝女,悯枯槁之忠臣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孝女是东汉的曹娥;忠臣是楚国的屈原。看来,唐玄宗在端午节大宴群臣之际,既感叹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之快,又赞美这样一幅君臣同乐的盛景。
可见,李隆基在端午之际,是很快乐的。
也有民俗专家说,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并且五月五在古时候是一个恶日,因此用“快乐”来作为端午节的祝福是不恰当的。
还有人说,“一般古人说这个端午节,它不是端午佳节,它是一个恶月恶日,在这一天要驱疫,所以我们说端午安康更好一点,端午平安,因为它是保佑人生命的平安。”
中国民协侯仰军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也谈到,在端午节当天,从几个方面来看,既可以祝人端午安康,也可以祝人节日快乐。
所以,从纪念先贤的角度和端午节日的内涵角度,说端午安康是适宜的;从百姓遗留下来的民俗活动划龙舟,吃粽子,百姓开心快乐的角度,说端午节快乐,也是适宜的。
看来,安康或快乐,了解了其背后的由来之后,便觉得其实是无谓的。
套用那位凤凰卫视主持人的话说,便是,
想安康你可以安康,
想快乐你可以快乐。
你有鸡汤,
我有智商,
好吗?
最后,请允许我大声地说:
端午节,祝您安康,祝您快乐!
—卫明,2020.06.26,00:23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