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半日浮生闲”时我常常靠坐在藤椅上,手边一杯冒着袅袅香气的清茶,一本砖块似的线装《诗集》摊展开搁在膝头,我半眯着眼读几首诗,然后看一会儿对面楼宇上的半缕阳光,再读几首诗,又看看阳台一隅长势蔚然成荫的花花草草,如此往复,一个下午的时间仿佛断了片似地连不起来,只记住了阳光、花草、当然还有那一首接一首的古诗词带给我的惬意。
我爱读诗,是在感受诗歌独有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在聆听诗人们内心的声音,是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因为不论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诗词就是一部鲜活的“个人史”,它最能体现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在这种不吵扰他人而自得其乐的恬淡舒适的休闲方式中,我可以尽情地与浪漫狂傲的李白、忧郁沉稳的杜甫、细腻豪迈的陆放翁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与交流。
诗词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怎么也有3000年的历史。从《诗经》收录中可知,西周初年以民歌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汉朝至魏晋时期五言诗的兴盛,诗歌逐渐走向成熟。
而在创造出诗词辉煌的唐代,我们熟知的的那些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张九龄、无稹、上官仪,他们当时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身份是相当高的。比如白居易晚年担任刑部尚书,韩愈曾为吏部侍郎。元稹、张九龄、上官仪、韦庄等,都曾担任过宰相,不要以为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郁郁不得志的乡间文士,它的作者李绅曾高居宰相。
在唐代谁敢说书生肩无担挑之能,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有些诗人则是重兵在握,军权甚大,威风凛凛,颇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才情俊逸的崔护年轻时写的那首著名的爱情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时,谁能想到数十年后,他官至岭南节度使,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将领。至于担任过地方官的诗人,那更是星罗棋布,如刘禹锡、柳宗元、韦应物、杜牧、岑参、刘长卿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在各地任过职。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么多诗人做官从政,他们的的仕途为什么这样顺畅,查阅唐代历史,“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应该是主要原因。许多出身贫寒的诗人就是通过写诗拿得进士之衔,然后才被选派到政府官员之中的。因而唐代从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中,能诗或兼具诗人身份的官员比比皆是。其二是帝王对诗歌的重视。在唐代诗歌成了君臣交游和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想像一下,当众多大臣们在一起商讨国事都是平平仄仄间一咏三叹,抑扬顿挫,随便一说皆是名句,这哪里还是威严拘谨的朝堂之上?分明是淡雅书屋的文人聚会。
诗人凭诗走入朝政,又因为爱诗而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的诗人,政府中有了这么多的诗人掌权,诗道焉有不兴之理?如此,唐代果真是诗人的盛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