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文字释义: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可以长久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么,却不能安住下来。”
1、认知收获
从心所欲不逾矩(夫子)安仁
三月不为仁(颜回)居仁
日月而至焉(其他弟子)求仁的好乐心
违仁(凡夫的我)对仁的麻木冷漠
2、“仁”和我生命的关系
无论你对“仁”什么感觉,乃至于处在一种完全漠然的状态。但并不因为你漠然,它不会不时时刻刻闯进你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只是一个束之高阁、与你完全无关的一个东西。因为“仁”所诠释的是你作为一个“人”,要面对与其他的人,或者说其它一切的对境,必须作出的一个反应与抉择。虽然我们对仁的内涵并不是非常了解,但不因为你不了解,而不会作出“仁”与“不仁”的抉择。主动抉择与“仁”相应的生命,跟选择与“仁”不相应的生命,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3、“仁”的定义
所谓仁,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具足的本性之德。圣人的起心动念始终与仁合二为一,而凡夫则因为私欲的阻隔,仁与心遂分为二,仁与心分隔的长与短,完全取决于我们学力的深浅。
4、颜回居仁的方法
博闻获得正知见,内心有正知见的受持,通过在外的约礼就是用礼的外相,即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身口行为,用外在的守礼来牵动内心不断安住在仁德之上。
5、夫子此处的用意
本章孔子为我们树立优秀学生颜回这个典范,为我们立了一个标杆,是让我们效学的,绝对不是来打击我们的,是来激发我们求道之心的。张居正说,仁德的光明在我们心中本来具足,从来没有消亡过,只要我们唤醒它,就会立即显现出来;如果我们舍弃它,它也会立即隐蔽不现。所以,求仁得仁的秘诀,在于如何对这颗心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加强对心念的修炼和调控。
6、我们如何去做
首先通过跟随具备仁德的老师,选择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认真学习圣贤经典,学会关于“仁德”的正知见,然后通过在外的如礼行为来不断约束自己的身口意,关注自己的内心,努力改正自己面对外境时不仁的习气。
最最重要的是,唯孔子等圣者才可以清晰了解我们每一位弟子的生命状态,为我们抉择生命的方向,以及每个当下如何进退取舍。追随圣贤、师长,依着经典求道学道,才是快速成仁之路,才可以像颜回那样“三月不违仁”,乃至像孔子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
7、观功念恩
感恩王凯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感谢各位共学老师的分享,让我体会到仁德和自己生命之间的重要关系,给了我清晰的路径和践行的秘诀,去认识自己的当下并和颜回的居仁好远的目标链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