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课程有非常多的深层次的体验活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催眠冥想练习。
这个练习有三个角色A(案主)B(引导者)C(观察者),A想象一个场景(如开车、走路、吃饭等),B语言引导,尽可能用模凌两可的指示,C注意观察B的引导对A产生的反应。三人一组轮流角色体验。
当我是A的时候,我的场景是走在沙滩上。我听到同伴柔软的声音,我看见蓝天白云大海,我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我听到海风吹来的声音,我感受到脚接触沙子的感觉,我感受到海风吹在皮肤的清爽,我感受到海水漫过脚掌的清凉,我感受到风把我的披肩吹起来,我听到脚踩着沙子沙沙作响的声音,我感受到太阳打在皮肤上的灼热,我听到远处的海浪更加凶猛…
当我是B的时候,A给的场景是上课。我觉察到我自己有一丝得意,一是平时有做过冥想和引导式静心,听过不少引导语,其次场景是上课,呀,上课,这完全是我最熟悉的场景,瞬间觉得自己会信手拈来。
我流畅地张口就来了下面的这一段:你穿着一件白衬衫,一双黑色五厘米高跟鞋,手里拿着这个小黑包,你走在走廊里,高跟鞋出噔噔噔的声音,你走到教室门口,你推开门,门发出嘎吱的声音,你看到教室里有两个同学在打闹,你看到最后一排两个同学在讲话,你看到地上有垃圾,你看到有学生在交头接耳,这时你眉头紧锁,你肩膀有些紧张,这时响起了叮叮叮的铃声,你做了一个深呼吸,拿起一只粉笔,你舒展了自己的眉头,让自己嘴角上扬,保持微笑…
我原以为同伴A会很有感觉,没想到她告诉我这完全不是她想象的场景,不管是服装还是教室里的场景,她很难进入状态。我有点懵,也有些失落。
接着应童老师给我们提了两个问题:
1.当你是A的时候,你接收到哪些方面信息?最多的信息是哪方面?
答:我接收到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信息,以听觉和触觉为主。
2.当你是B的时候,你的引导语有哪些方面信息?欠缺哪方面信息?
答:我的引导语以视觉、听觉、触觉为主,欠缺嗅觉和味觉。
哇哦,透过体验和这两个问题我才发现我的感官以视觉听觉触觉为主,其中听觉触觉最敏锐,味觉和嗅觉非常非常少。
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最擅长的感觉通道,这是每个人独有的特质。由此得出人的四种类型:视觉型(V)、听觉型(A)、感觉型(K)、思考型(AD)。
随后做的表象系统测试也印证了我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我的听觉分值最高,其次是感觉、视觉,我属于听觉型。听觉型最敏感的是声音,最先听到的是声音,喜欢通过说话来沟通,喜欢被倾听。
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我与我的老公的沟通。我发现有些时候我需要重复多次他才能得到他的回应,有时回应少或者回应很微弱。由此我还曾经多次抱怨老公耳朵不敏锐,听不到我说话,反应慢,不够尊重我。
嗯,也许这只是他的一个特质,他可能不是听觉型的人,他最敏感的也许不是耳朵,那他一定有一个或多个擅长的感觉通道,只是我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到。
我开始回想他曾经的一些表现,我猜测他可能是思考型,他的视觉和触觉分值应该也比较高。我们之间一定有重合的部分,重合的部分就是我们最好的沟通通道,立足于这个部分也一定能创建出最适合我们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想到这里我一下就兴奋起来。哈哈,忍不住回来给老公做表象系统测试啦~
嗯,小结一下这个体验活动给到我的第一个收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感官通道,这是我们特有的特质,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质来拓展和创建适应的环境为我们所用。比如因材施教,音乐家是听觉型,画家是视觉型,运动员是感觉型,哲学家是思考型。
这样的特质是我们的优势,同时它并不是我们的限制,我们可以创建环境和机会来平衡我们的感官系统,哪一块薄弱我们可以去强化哪一块。
这个体验给到我的第二个启发是关于沟通方式的选择。
活动中当我是引导者B的时候,我给到对方的引导指令完完全全是自己经验的投射,完完全全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同时还期望对方能够懂自己。自己感觉说得滔滔不绝,然而听者却接收不到,完全就就是自己说自己爽,毫无疑问这种沟通是无效的。
应童老师说真正的沟通不是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对方,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我们可以用更加包容宽广的「提示」和「回应」去调动去激发出听者内在潜在拥有的感受和能量。换句话说,沟通不是投射自己,而是启发对方看到自己。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反思平常我与老公的沟通:我经常会跟他说我在做什么我在学什么,你也可以这样做。我经常会给他讲很多让我很受益的道理让他学习。我经常会给他发很多我喜欢的心理学文章督促他学习。我经常会跟他说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
其实我能感受我得到的回应很微弱,我甚至还会认为是他不肯改变。原来我的这种方式不是唤醒和启发,而更是灌输和强加,是对自我的投射,我没有真正尊重到他,没有真正看到他内在真实的需求。他的无反应和微弱回应就是对这种沟通方式无声的抗拒。
嗯,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