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瑟谷传奇》(2007年,远流发行)这本书,多年后再重读,感受特别深刻,四十年来,我从体制内的教师,到自己创办体制外的学校,再进入公办民营的人文国民中小学,对于教育方式之于孩子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
读完整本书令我真正了解:瑟谷是一个传奇,不是故事,从1968年创立到到今天,将近五十年,还能够屹立不摇、传播它自由教育的理念。没有政府的补助,以4万美元创校:头一年,十二位老师愿意不支薪工作,撑起学校的经营,真是教育界的传奇啊!
本书以『自由、尊重、责任和支持』,编写成36篇短文,轻松易读,不是一般教育理论或教育专书,而是实际发生在瑟谷的故事,每一篇都让人惊叹,令人感动和引发省思。
到底我们要如何教孩子?瑟谷坚持『等待』,其精神正如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非儒家的教导,法家的规范,涩谷尊重每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强迫、不干预,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安全、温暖、支持、鼓励的环境。
等到孩子想学习,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了,涩谷的老师才从旁引导学生,而不是规定几年级的孩子该学什么,每天该做什么?一切交给孩子自己决定——瑟谷的教育理念来自亚里士多德『人类天生好奇』的哲学基础。
瑟谷相信孩子透过天生的好奇心,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速度与需求,而不是跟着大人或学者所规划出来的内容和进度去学习,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该、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规范孩子。
『天生的好奇心』会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驱动力,孩子们会因为好奇心,主动探索周遭的一切,丹尼尔校长如是说,于是,涩谷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时间表,自己的方式,学到数学、阅读、语文等能力。
丹尼尔认为,一个人主动认真学习来的东西,在他的生命中才有意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故舍弃了任何形式的课程安排,老师只是被动地等待孩子来学习,瑟谷要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而不是听从大人的安排。
采用混龄学习,没有上下课钟声,没有考试,没有课本,也是目前人文国民中小学正在做的事。人文和瑟谷的目标同样都是:不希望孩子的学习受到限制,提供多元的学习限制,让孩子自己选择,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和人生目标,但是这样的作为,其实不大能够被大多数的家长接受,家长希望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但仍无法摆脱过去的学习的观念和方式,总要孩子学些什么,或是上一些大人们认为重要的课程,很多家长因为听到一些不错的观念,就一窝蜂地把孩子送到了像瑟谷、人文这样的学校,最后却因为无法等待,也无法接受学校给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最后失望地离开,这也是家长需要深思熟虑的地方——必须清楚这个学校的理念和方法,而且愿意相信和配合。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瑟谷造就出许多人才,但为什么瑟谷依然还是一、两百名学生的小型学校?人文经营了十三年,也才三百多名学生。这就是体制外教育的迷失,无法复制也无法提供给更多的人,就像手工打造的个人化商品,只有唯一,没有全部。
毕竟,教育不是商品,每个孩子也都不一样,无法大量复制,但却可以造就独特、有创意的个体,我们的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这些体制外学校所培养出的独特、有创意的个体,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追求教育多元化,是我当初辞去教职、追寻理想学校的主因,我也深信孩子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教材和进度来教学。现今的夏山、瑟谷、华德福、森小、种子、雅歌、人文,都在努力为教育的园地绽放五彩缤纷、美丽的花朵。
瑟谷将真正的自由,落实在学生身上,相信孩子有自己成长的速度和目标,不需要大人的干涉和指导,就像孩子与生俱来就自己会走路,说话,不需要父母、专家、学者的指导,家长、老师应当要信任孩子。
本书中,还有责任和公民的养成说明。例如设立校务会议决定学校的大小事,学生法庭和各种委员会来让孩子学会负责任,这当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人人平等,在每一次的表决机会中,每一个大人和小孩都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师徒制的设立也很重要!当孩子想追求某种专业能力的时候,学校必须提供可以指导的老师,如果校内没有,那就要对外寻求专家的指导——这样的学习,当然也是以孩子的真实意愿为前提。
在人文的经验里,我们也培养出许多专业人才:拍摄纪录片的导演,种植有机米的农夫、面包师傅、厨师、程式设计师,这些人才都是要靠师徒制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后,去寻找可以学习的老师,甚至也可以靠自己摸索、进修。
工业革命之后所设立的公立学校,为了培养大量的劳动者,所以必须有普遍、大量的教学和学校,这的确为社会创造出无限的进步和产值,但时至今日,渐渐有人意识到人非机器或产品,用同样教学内容大量复制,会产生许多失败和学习困难的案例,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天赋潜能、有所成就,我们必须打破学习的框架,否则就会如丹尼尔所说:『现在学校教的越多,学生受的伤害越深。』渴望成就每一个孩子,就必须采用个别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们阅读涩谷的经验,目的不是复制一样的方式,而是要能够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社会风格的教育方式,这也正是人文国民中小学所追求的,要创建一所在地化的理想学校,不论教学方式如何创新和变化,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在这里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在进入社会之后有能力独立生存——这是瑟谷和每一所理想学校的办学目的,期盼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感谢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介绍瑟谷。看着一间努力了近半世纪的学校,如何为教育努力,也让老师和家长们有机会去省思和理解:真正美好的教育方式是如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该如何共同努力?
关于陈清枝:曾在体制里教过十三年的书,担任教师、主任,省县辅导团国语科辅导员。1984年创设宜兰森小,1989年辞去教职,专心投入体制外办学。1999年因庞大负债,结束宜兰森小经营。
2003年,与杨文贵教授接办宜兰县公办民营人文国小,担任副校长。2007年因车祸离职休息七年后,于2014年再回人文,担任教师研发主任。2015年担任人文展赋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陈清枝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是有用之才。教育没有好坏、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你的孩子。为了孩子,用毕生的生命与时间,创造孩子学习的乐园,这是陈清枝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