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学佛学经典心经时,佛教术语“空”,琢磨了好久,一直琢磨不透。也参阅了好多资料,越琢磨越糊涂。空这个概念极为复杂,如果不搞明白这个概念,心经的智慧无法领悟,只要搞明白了空,就抓住了心经的核心。
什么是空?
各种资料解释尽不同:
百度中“缘起性空”的解释:
“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简单的总结成一句话: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现象,不存在恒常不变,且不依赖于任何条件而真实存在的实体,此即为“空”。
一位居士的解释:
《般若》系经中,空,成为佛陀所反复宣讲的主题。此所言空,主要为“无自性”义,称“自性空”。所谓“自性”(svabhava),简称“性”,指本来如是的第一性实体,具有自足、自立、自存之特性,不依赖任何条件而存在,不可更改,不会生灭变易。然纵观宇宙万有,无不为因缘和合,从中找不到一个不依因缘、不生灭变易的自性,故说无自性、空。这无自性、空,则为万有普遍共具、不变不易的本性,称“空性”。无自性(无性)即是空性。
简单总结成一句话:无自性(无性)即是空性。
《摩诃般若经》解释:
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还有人这样说:
物理上的空性。世界所有物质都是同一种基本粒子构成,但因为某些原因,部分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你看见的大楼、房子、人,等等东西。
说空,是因为世界并不是我们看见的那种实体;说非空,是因为还是有这种粒子的存在、有这种因缘将无数个粒子捆绑起来,形成了物质。
看到这么多的解释,我真是一头雾水,令我更晕的是,空还有好多别名:
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
直到有一天,才慢慢领悟“空”这个概念:
“空”是不执着!
空在佛家,既有既空,既空既有。
空这个术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误导了好多人,应该翻译成超越。
“空”等于“超越”
我们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来自于执着,执着在哪里,痛苦就在哪里,执着什么,什么就是执着的源头,解除执着就是超越,一超越就没有痛苦。
超越是解决人痛苦与烦恼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什么,什么就不是我们的痛苦。超越了金钱,金钱不再是我们的痛苦;超越了美色,美色不再是我们的痛苦;超越了权力,权力不是我们的痛苦……
超越所有即成佛道。
超越它就是空掉它,空掉就是超越,超越不等于肯定,不等于否定,超越就是超越。佛家的空,既不是贪爱,也不是恨,恨也是一种执着。超越不等于砸碎,不等式打破,超越就是不执着。
恨不可以有,贪爱也不可以有。
超越不是超越别的,就是超越自己,超越本身。我们成了超越我们了,成了超越本身了。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我们成为了空我们,我们化身为空。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般若智慧。
当成为圣人的时候,智慧不会比凡人多一分,当成为凡人的时候,般若智慧也不比圣人少一分。圣人与凡人,不在于般若的多少差别,而是在显和潜的差别。凡人般若智慧是潜藏的,圣人般若智慧是显化的。
只有显和潜的差别,没有多与少的差别,也不是有和无的差别。从凡人到佛陀,般若智慧从隐到潜,再到显的过程。越显越靠近圣贤,越潜越堕落成凡夫。
太多的执着覆盖了我们的般若智慧。
我们解除了一分执着,就会解除了一分般若智慧的束缚,少一分执着,就多一分智慧的显现。佛不反对任何东西,不反对金钱,美色,权利,佛反对对美色,金钱,权力的执着。
超越的第三个重含义:解脱,智慧,无痛苦。
在社会中,追求事业和经验智慧,一定要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成就;在追求内解放、解脱、无痛苦,一定不要执着,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
无执着只用于内解放。
自我就是攀缘。消除自我,解除自我,般若智慧显化。
如何消除自我?
布施。
第一种布施:财布施,就是给东西,给财物众生;
第二种布施:无畏布施,献出生命,保护众生安危;
第三种布施:法布施,又叫智慧布施,把智慧给众生;
法布施最高,无畏布施其次,财布施最后。
在布施中要做到三轮体空布施,三轮指布施对象,布施者,布施物;要做到三体轮空,真正的价值是超越自我。
能够杀身成仁者方为儒者;能够惟道是从者方为道者;能够为法忘躯者方为佛弟子;
布施前中后,要忘掉布施,不要耿耿于怀,如果做不到,自我会越来越强大,有一些人用做恶事的方式来强壮自我,另外一些人用做善事的方式强化自我,手段不同,结局一样,都是在不断强化,喂养,壮大他的自我,都是走在堕落的路上。
自我非常善变,自我并不存在,只是我们以为它存在,存在于身,存在于心。
冲破生命的法则,必受生命惩罚,非常严苛,非常绝情。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持戒,持律。
狭义的戒律:各宗教的教规;广义的戒律:整个人类所遵守的普世价值。无我才能持好戒,自我深重的人是不可能把戒持好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忍辱。
忍辱就是过去所说的忍辱负重。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补亦重呼?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忍辱对外可以成就事业,对内可以成就无我。只有真正做到无我了,你才能做到永无休止第去奋斗。
禅定。
禅定就是修思维,又叫正思维,修正思维。把每个起心动念,由自私自我,变为无私无我。让我们每个思维,每个念头,都变为无私无我。
禅定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达到无我的状态。我每天拿出一个小时闭目打坐,把今天一天能回忆起来的起心动念,全部再回忆一遍,再梳理一遍,如果不对的纠正它,如果错误的纠正它,如果自私的,感到羞愧的去掉它,这样的工作就是禅修。
无我心中自然清净,身心清净,不要考虑杂念问题,把心安在无我之上,所有杂念自然不会有。修思维就是把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由自私自我变成无私无我。
整部心经就说两个字-无我。无我是一切佛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