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得到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顺差与逆差的笔记。
先来介绍一个经济学基本原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定义:在一个社会里面,不论个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比较优势原理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各国根据自身优势制定贸易优势形成顺差,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分工与合作,使得生产优势产品更加有效。
再介绍相关的第二个基础知识。亚当·科斯对于分工与合作的进一步解释。有三点:1.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2.分工促进“熟能生巧”。3.分工使机器代替成为可能。
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破除一个很多人习以为常但却认知错误的现象,这个概念就是顺差和逆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顺差指两个国家之间,因贸易产生的货币净流入。相应,贸易产生的货币净流出就是逆差。很多人听财经新闻,一听说我国贸易逆差就觉得要心脏疼了。其实这时新闻故意误导,或者是这个财经频道请不起真经济学家找了个不懂生活的农民上节目讲经济学。
贸易顺差和逆差,薛兆丰老师讲了一个例子,一下子使人茅塞顿开。为了不抄袭原作,所以“借图”。
我还是用文字简介下,大致上我们个人的所有消费相对于卖主都是贸易逆差,而我们相对于老板又是贸易顺差,也真是因为如此,我们个体在整个交易中总体是贸易平衡的。事实真是如此。原来经济学大道理如此简单,简单的我们视而不见……
因此对于国家而言,长期贸易都是平衡的,不存在一直贸易顺差和逆差,除非你成为朝鲜。但是要是真正研究过朝鲜你就知道它要么考苏联,要么靠死一大批一大批的人满足生机这就是成本。经济学在那样一个地狱也适用,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贸易一定是平衡的,之所以出现你行业叫嚣自己贸易逆差,那是局部放大看的原因,贸易是一体的,管镜窥豹,是不会看到全面的,中国古人也总结出盲人摸象来形容这种思维。
贸易顺差和逆差给人好好上了一课,经济学不是拨弄钱财而是拨弄人的智慧。好好健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