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过去的生活里,有两次因失败而痛哭的经历。
一次发生在高考成绩放榜的那一天;一次出现在大学毕业半年时遭遇的第一次失业。这两次经历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明白“失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那是一种委屈、不甘、愤懑甚至是悲伤的情绪。你没有办法相信结果,一心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以后我要怎么办?谈不上天崩地裂,就是一种闷闷的、不甘的、感觉理想无法实现的状态。
为什么我会对这两次的失败感到记忆犹新?
先听我讲讲在这两段不同的年龄里都经历过什么。
在高中,当时十六七岁的年纪,从未出过家乡,家长一心期盼我能考个好学校。当然,我也非常地努力,早起晚睡,不停做题、背知识点和做总结笔记。但是,在我投入大量精力后,数学和英语就是没有起色。我存下生活费请老师做家教,哭着让老爸给我买MP4补听力,甚至舍弃了最强项的语文。
后来怎么样了呢?
数学没有建立起方法论,题型一变,我还是不会做了。而英语,则没建立起知识体系,始终没有高过及格线。至于那个MP4,用来练习听力的机会屈指可数,最后沦落到成了我爸的“玩具”。更可怕的是,那时我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上哪一所大学,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可以供我选择,我不知道我要成为什么样子。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世界观,只知道我要努力。我甚至不知道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资源,不知道自己想办法去拓宽信息渠道。
“坐井观天”说得大概就是我这种人了。
如此盲目的结果,自然最后是败北。但是,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还是没有办法接受。那时候小,便委屈地想: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了,就得到这样的结果?
直到毕业七年后,我才明白,那不过是自己不肯接受当时的失败,不明白真正的努力是什么。
再来说说第一次失业。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事青砖茶行业的文案策划。在那半年里,我写过招商方案、做过培训PPT、提过网络营销规划、也跟着经理做过市场推广。甚至,我还在业余之时,自愿承揽了公司官方订阅号的筹备和运营维护。
看着是不是觉得做了很多事情?觉得很锻炼人?
错,我唯一没有做过的也是最核心的业务就是--销售。在初创企业,有营收才有活下去的可能。可对销售的恐惧,并没有促使我跨出这一步。同时,不停轮岗让原本焦躁的我更加浮躁;本身就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在一个岗位还没有弄清楚如何入门的时候就又被调离开,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更加不知道如何去学习。
心浮气躁、迷茫困惑、方案见不到落地、企业无法实现营收,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最终失业的结局。失业来得毫无预警,甚至措不及防。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蹲在街头告诉老爸自己失业时的痛哭。我哭并不是觉得自己差,只是有一种对父母深深的内疚和对生活对自己的打击而备感委屈。
我感到不甘。我问自己为什么才毕业就遇见这种事?为什么我如此努力老板还是没有留下我?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我知道我并不差,但我依然无法释怀。
因此,刚失业的那几天,我无法正视我的老板,我暗暗的和自己较劲要向他证明我不差,同时也忍受着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煎熬。
可两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的失败根源是问题在于自己,而非环境。当一个人不差,但心浮气躁的时候,失败只是生活赐给他一次完美的教训。
讲这两个小故事,我不是告诉你我过去过得有烂,而是想要告诉你:失败的存在,是为了提醒你去反思:我的努力对了吗?我的行动落实了吗?我有在努力的做成绩吗?
努力了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努力过后没有一点点成绩说明你努力的是有问题的。
因此,我之所以会对这两次“失败”记忆犹新是因为:正是这些失败,让我意识到思维方式、方向选择、精力分配和自我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它们帮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永远都会记得高三那年的夏夜,我在自家院子里,拿着妈妈的翻盖手机打给高中校长询问未来该何去何从的场景?他说:“你有很多的路可以选择,分数没有考好你未来在大学还可以专升本。我一个当年只有290分的学生后来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你考了四百多分难道会觉得自己不行吗?”
别人可以的,我也一样可以。这一个信念,让我坚持到如今。
而那次失业所带来的挫败呢?
它让我开始去关注自身的问题。我开始尝试去写文章,开始让自己去读经典的书籍,也随着喜欢上了经典电影。正是这个契机,我找到了自己余生将会坚持的方向--写作。
你看,是这些失败促使了我更成熟的去思考;是它们告诉我努力的还不够;是它们促使我相信未来会有多种可能;是它们给了我坚持的勇气。我们都不完美,坦诚接受比耿耿于怀会来得好受一些。
因此,对于失败,真诚的接受它,时刻等待着它,你才不会被它乱了心志。
在失败中成熟,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知道我们都会怕失败,但是,如果你真的失败了,请别怕。因为你一定会在某个时间走出来,带着感悟、带着血泪,像斗士一般,浴血而归!
就如,曾经年少无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