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保证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工作很大程度都是围绕课程资源进行的,是幼儿与教师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与开发的过程。对于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而言,加大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并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与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被提到日程上来,教育与信息化相互互联的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园信息化改革也紧跟教育改革的步子,很多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进入一线课堂,而幼儿园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成为改革的主阵地,为加速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互联性,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呈现出协作性、交互性、选择性和辐射性的特点。
一、课程资源信息化有助于提升课程资源质量
首先,课程资源信息化的过程是将具体资源信息化的过程,所有教育资源将转化为数据流,所有资源会以“教育云”的形式存储于教育平台内,大大方便幼儿教师、幼儿、幼儿家长随时随地存取教育资源;
其次,信息技术能够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便于课程实施的形式,比如:微课、图片、动画或者语音等等,这类便捷的信息化资源大大提升了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最重要的是便于幼儿教师课程使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随时提取有效资源;
再次,课程资源的更新也是信息化给课程资源质量提升带来的福音,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处理,课程资源更新的速度和频率大大提升,幼儿课程的相关人员都可以及时地提供自己发现的课程资源,比如:课程的设计人员、课程的执行教师,家长,甚至的幼儿本身。
因此,课程资源信息化无疑能够推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提升。
二、课程资源信息化有助于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
课程资源信息化不仅对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能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优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决策与创新
课程资源信息化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来自于幼儿的真实可靠的资源需求,进而对决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切实合理的分析。
课程资源信息化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解读来为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渠道,由此,资源创新可以做到以幼儿需求为起点,信息化无疑有助于推动基于教育数据和实证理念的新型课程资源研发机制的构建。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组织与评价
课程资源信息化可以对幼儿资源使用的频率与轨迹进行多维多元的记录、对幼儿实时观察记录,并通过幼儿行为分析、数据分析等方式发现课程资源使用中的规律与问题,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跟进幼儿的活动或者更加准确地提供新的课程资源。
一方面,全息观察,全息记录,幼儿的行为能够反馈课程资源的质量,做到有案例可依,有据可循;另一方面,评价方式从以“我觉得、经验”为主转向以 “我发现、观察”为主,这无疑有助于整体提升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案例:
糖果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爱吃的食品之一,甜甜的味道,鲜艳的包装,亮丽的色彩,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
幼儿对糖果不仅感兴趣而且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看到糖果能说出它的味道、颜色等。进入幼儿园近三个月的孩子已经较好的适应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能更好的与人交往是又一段需要尝试和摸索的方向,甜甜的糖果有甜蜜的味道,可以拉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帮助借此提高对同伴和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也有助于相互之间进行交往和交流。它是促进幼儿发展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同时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更想在主题开展中多体验、多操作。
疑惑的产生:
在实施这个主题前,老师们知道糖果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糖果的味道、糖果的形状、糖果的鲜艳包装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孩子有影响!但是仔细回味这些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因素,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1、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在我们班级占大多数?对班级孩子影响最最重要的因素又是哪一个呢?
2、假设某一因素(如糖果的味道)在班级中占了主要地位,孩子们非常喜欢,那么孩子喜欢味道的原因在哪里?老师应该如何“跟”这孩子的兴趣点走呢?
3、……
由于这一个个疑惑,我在班级中做了一个统计,尝试找到孩子们对于糖果的兴趣点在哪里,试图通过统计后的数据发现可行的跟进策略;并且在平行线班级中寻找另外一个班级(已经有关于糖果的部分铺垫)做同一个统计,作对比分析。
两个班级总共进行了86次对话,以孩子回答、教师记录的形式进行,老师对于孩子们的答案不作回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统计工作,两个班级有效回答的次数所占的比例还是蛮高的,对比班级的百分比稍微低一点。
统计班级有84.2%的孩子积极参与讨论活动,说明孩子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对糖果的喜爱告诉大家,这个数据也同样告诉教师:我喜欢糖果!所以这个主题实施是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兴趣点就在这里!
接下来给老师们的问题:分解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兴趣点最核心的内容或者发现兴趣点的儿童心理逻辑!
问题编码、统计
孩子们喜欢糖果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这些惹人喜爱的糖果身上有哪些有趣的因素呢?孩子们会怎么表达自己的喜爱呢?所以我设定了两个不成熟的开放性问题,尝试找到孩子们喜欢糖果的原因:
统计分析
这次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涉及:口味、形状、名称三大因素,在对孩子进行统计后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
1、关于糖果名称
小二班(统计班级)与小一班(对比班级)相比,孩子们对糖果的名称是否了解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异,有过了糖果课程铺垫的小一班有44.4%的孩子已经用名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而且小一班幼儿回应中较高频率的是棉花糖、棒棒糖……
2、关于糖果的口味
在没有铺垫的小二班(统计班级),有58.8%的幼儿更加关注的是糖果的口味,也就是说“吃”是孩子们最大兴趣点,而小一班(对比班级)虽然有铺垫,但是已经存在40.7%的孩子已经关注于好不好吃,糖果是什么味道!
3、关于糖果的形状
两个班级对于糖果的形状的表述大致一致,大部分孩子是用几何图形来描述糖果的,只有个别孩子以人物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述自己喜爱的糖果。
活动跟进策略
第一步:“吃的什么味道”——了解糖果的各种味道
孩子的兴趣点在糖果的味道,也就是孩子关心“吃”,甜甜的糖果吃是最大的诱惑,所以第一步就是满足孩子们“吃”的欲望,再吃的过程中发现糖果的各种味道!所以需要给孩子们准备各种各样味道的糖果。
第二步:“吃的什么糖果”——了解糖果的名称和形状
小一班(对比班级)教师对孩子们的铺垫,可以很明显地让孩子知道了各种糖果的名称,而且孩子们能够很快速地使用这些名称去表达和交流,所以满足孩子吃各种款式、种类的糖果,孩子的另外一个兴趣点:各种各样的糖果。
第三步:颜色是不是兴趣点?除了糖果以外,还有其他“甜蜜”的东西?
课程调整策略
一、关于幼儿兴趣点
幼儿园课程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点,兴趣点通常是通过我们教师的观察和经验总结而来,我们往往在好不容易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以后就急不可耐地去帮助孩子们准备材料,让孩子们去玩吧!可是兴趣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孩子们的敏感期?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逻辑啊?
在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以后,试着去找一找兴趣点背后的内容,发现之后教师准备材料,教师做活动计划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
二、关于课程的实施
课程尤其是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有主题网络,但是课程的实施绝对不是按照网络图实施,网络图给我们老师的是一个课程整体的架构,教师对主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追寻孩子的兴趣点,依托于主题网络,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进行课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