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古典文献来看,古人往往在写重要典籍的时候,一般都会分内外篇。
比如:《庄子》分内外篇,《晏子春秋》分内外篇,《孟子》也分内外篇。
一般内外篇都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
内篇主要讲理论和心法,外篇主要讲具体的事情和技术,而且外经的卷数一般都是内经的一倍以上。
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但是很少人知道《黄帝外经》。
从内容上来看,《黄帝内经》主要都是以理论为主,尤其注重心法,《黄帝内经》是一套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具体实操方法是非常少的,在用药方面只有13张方子。
主要是因为,《黄帝内经》以理论为主,虽然药方很少,但是《黄帝内经》依然是中医的开山之作。
不过《黄帝外经》是一本纯技术层面的典籍,而且在医学上的影响力和成就远远超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理论,《黄帝外经》是实践,一内一外,是中医的巨大宝藏。
《黄帝内经》有18卷,《黄帝外经》有37卷,但是失传得太多了。
不过民间依然流传着各种《黄帝外经》的故事。
相传《黄帝内经》的作者叫俞跗,俞跗是皇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三大名医之一,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堪称第一人,看过他的故事,感觉这个人就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一样。
有一次俞跗外出看病,回来的路上,听到很多人在哭,跑过去一看才直到原来在埋人。
问明白情况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小孩子吃东西,把自己撑死了。
俞跗打开棺木,探探鼻息,默默脉搏,默默肚子,对众人说还有救。
然后就把随身的工具拿出来,用刀把孩子的肚子解刨开,又把肠子拿出来,一点点把食物排出去,让肠道变得通畅了,然后再放回去,缝好伤口。
然后又敷上一些草药,不到半天的时间,孩子就醒过来了。
俞跗因此被人称为神仙下凡,因为他的治病方法,老百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把人开膛破了,人居然能活。
这样的治疗方式,跟现在的西医做手术基本上相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早做外科手术的还是咱们中国的。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掉进河里被淹死了的女人,正要被埋掉。
俞跗赶紧挡住他们,问清楚淹死多久了。
然后赶紧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的双脚绑好,倒挂在树上。
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
直到那个女人开始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大家才明白怎么回事。
等女人不吐的时候,俞跗又让人把女人解下来,仰面朝天平放在地上,双手在女人的胸脯上按压。
女人慢慢地恢复了意识,被救回来了。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当时就拍手叫好,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这些只是一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黄帝外经》的治病故事。
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花费了很长时间,很大的经历,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撰写成卷。
但是在还没有公布于世的时候,仓颉去世了。
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继续修订。
但是后来经过西周战乱,《黄帝外经》逐渐失传了,《黄帝外经》是中医文化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