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句很流行的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在不同场合多次读到过这句话,确实很有启发性,曾经几次让我若有所思。
但很快我就发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没有价值,如果在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切实地种起这棵树,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难想象,被这句话击中的人往往是哪些没有种好“一棵树”的人,他们焦虑、着急,有一颗想要向上和成长的心。然而这句话并没有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晚了十年的人,现在应该用何种具体地方式种上自己的树。
一、找到那一颗种子
如果梦想(或目标)是种子,我相信每个人手里都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道从哪里先开始。我个人认为,只要选择的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事都可以,如健身、外语、读书、写作、坐享等等。
在最初阶段,你只需选择其中的1-2件事,这种选择完全可以是随机的、偶然的。而一旦从诸多想要做的事情中被选了出来,就要持续地加以呵护。
以我个人为例,新生大学最初开设的两个群中(坐享群和晨读群)我都第一时间加入了,但由于7月工作压力太大杂事也多,我没有连续坐享,只把晨读持续了下来。这最初完全是出于偶然,但晨读32天后,它就成了我的那一颗特定“种子”,我希望培育成仅由自己打理的、亲手培植的“第一棵树”。
要点:1、不要太多,1-2颗为宜
2、选择能够可持续发展(有生长力的)种子
二、每天浇水翻土
种子选好并放入土壤中(自己的心中和行动中)以后,最初要做的事很简单,你只需每天去浇浇水、翻翻土,给它一些基础的护理。
我之前写了一篇总结“我与清晨朗读会的第32天”,在那篇文章后有同学留言问:
你的晨读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你晨读的时候查单词吗?
你晨读的时候看文本吗?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就如同在问:你几点给你的“树”浇水?几点给它翻土?用手翻土还是用小铲子?小铲子是哪里买的?
而大家知道吗,这样的问题,其实和树的生长并不直接相关。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工具、什么时间去翻土浇水,只要保证每天的行动量就可以了,“种子”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自己成长、破土而出。
同理,不管你用多久查单词,只要明白了意思就行;不管你是抄写文本还是打印出来,只要每天张嘴一小时就行
唯一重要的:每天要做这件事,每天都要花点时间关照它、打理它。这是我近两年了解到的做成一件事(学习某种技能)的最大秘诀。
要点:每天打理是事情的核心,不要过于关注采用什么工具、所用时间的多少。
三、假以时日,静候成长
你并不需要把整天整天的时间花在这颗种子上,试想如果你真的一天数小时浇水、不停的翻土,什么树能成活呢?
“树”有自己的成长周期,你花双倍的时间,并不一定让一颗种子提前一倍的时间长成参天大树啊。因此,每天花足够多的时间(2-3小时),其余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就好。
一个人的概念和方法论的更新被笑来比喻为“系统升级”,这是非常贴切的。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很喜欢将学习新技能比喻为“种一棵树”,它是有生命的。而培育生命,是一件漫长的、持续终生的事。
100天,是清晨朗读会之前预定的时间。自从我把这次行动理解成为“种一棵树”以后,我知道100天是远远不够的,或许100天的时间能让种子发芽,但它还需要持续地吸收养分、继续成长下去。
我期待,当它在我心中逐渐成长成大树以后,我可以坐在它的树荫下乘凉,也可以呼吸它源源不断地带来的新鲜空气。
要点:1、不要拔苗助长。
2、让技能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