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的面孔,庄严的使命
--走过2020年的春天有感
人们如同寻常一样迎来了2020年的春节,匆匆行进的脚步间,也是在为迎接春节而忙碌着。然而,春节的热烈气氛尚未开启,生活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停下了前行的脚步。周围的世界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除了购置日常的生活用品,我们足不出户。窗外的街道上人迹罕至,只有街道的广播不眠不休的播放着疫情期间的各项要求。居家,通过网络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项主要活动。逐日上升的确诊人数的数字牵动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武汉封城无疑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武汉告急……”
“湖北告急……”
于是,安静的全国各地又热闹起来了。回家休假的医护人员接到返岗通知,简单告别,迅速收拾行装归队。
于是,归队的医护人员在一张张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志在前线,不遗余力。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义无返顾向湖北前线进发。一位位白衣天使仿佛一位位钢铁战士一样,在这份特殊而又神圣的使命面前,果敢,坚毅,无所畏惧。
“一省包一市”,医护人员们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
他们穿了一身特别的衣服:厚重的防护服,我记起了那样的两张面孔:在前线的医院走廊里,两位医生都穿着防护服,可是他们都停了下来,尽管穿着防护服,但总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便试着喊了喊爱人的名字,他们都无法想像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场合,有这样的见面。我想那时,护目镜后面那双明亮的眼眸一定盈满了喜悦的泪水。奔跑在生命的前线,我们从不孤单。
他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旅行:逆行武汉,逆行湖北。我记起了那张面孔: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开往武汉的列车上,他在餐车的一角闭目进行短暂的休息。旁边的电脑还在运行,桌子上还放置着文件资料。其实不必用过多的言语解释,大家只要明白,钟南山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这就足够。这张寻常的面孔,却担当着不寻常的使命。
当他们摘下口罩,当他们脱下防护服,那张寻常的面孔上却留下了不寻常的痕迹。一道道压痕那样明显,那一刻,在那一张张带着压痕的笑脸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得到了鼓励,明白了在他们的心中装着一个信念:同是中华儿女,姐妹兄弟,哪里出现了危难,哪里就会伸出援手。
守着屏幕,默默的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期待着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早日结束,希望着明天就可以拨开云雾,见到阳光满怀。是啊,我们迎来了最美丽逆行者的回归,感受到了胜利的笑容在他们的面孔上绽开了美丽的花朵时那份温暖。随着治愈人数的稳步增长,随着一批批援鄂医疗队的返程,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有序恢复,终于,我们迎来了疫散花开。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天,迎春花依旧生意盎然。原是在全球热播的记录片里看到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吟唱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原是屠呦呦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让我们深感拥有这张“中国面孔”而无限自豪。可是,在这个春天里,中国的医护人员在我们的“中国面孔”墙上再创新的奇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医护人员义无反顾的逆行而上,在抗疫的战场上用汗水、用知识、用坚毅的职业风范重新书写了“中国面孔”的含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冲锋陷阵,不计个人安危的精神为我们诠释了“中国面孔”最美丽的姿态。
于是,我深深感念我生活在这片充满爱的热土上,我庆幸我是众多平凡而普通的中国面孔中的一员,我为那些在2020年春天,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平凡而不平常的“中国面孔”深感自豪。
今天,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张张熟悉而又亲切的“中国面孔”默默无闻的做出的奉献;今天,疫情的有效控制,生活的重新启动,生产的有序复工,同样离不开一张张熟悉而又亲切的“中国面孔”一如继往的付出。
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却又是不寻常的,独一无二的。默默地读着他们的故事,也默默地在心底里种植了一份坚定的信念:我们终将在这些“中国面孔”的激励下成为一张又一张新的中国面孔,依然平凡,依旧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