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宜家、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连锁企业总是给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要约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我都会优先选择这些连锁门店。因为他们给我自由、熟悉和温暖的感觉,我知道该点什么,我知道客单价,我知道我的很多行为不会引来驱赶。后来我发现很多他们的用户和我有一样的体验,喜欢这些门店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些门店比较宽容,开放,特别是店员,训练有素,对于顾客是否消费能够做到一视同仁。
我在知乎看到一个案例,说自己在星巴克等人但是来例假肚子痛,捂着肚子,店员上来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说坐一会就好。店员说,您可以一直坐在这里,有任何需要可以找我帮忙。她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从媒体报道来看在星巴克蹭坐、在宜家蹭睡、在肯德基蹭厕所的行为好像不少,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像有些门店一样,立一快牌子(消费区域)以阻挡不消费的顾客呢?
我想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他们肯定做过成本核算,不驱逐顾客的收益大于支出。
这些蹭坐的用户很有可能是潜在消费者
从短期来看,这些蹭座位的用户抢占了位置,可能造成真正在星巴克消费的顾客找不到位置的尴尬,也有可能潜在用户看到星巴克爆满的场面,转投其他门店而损失销售额。
但是高中的政治课教的重要一课是人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长期来看,这些用户都是潜在的消费者,甚至是潜在的传播者。他当下不消费,不意味着他以前没有消费或者以后不会消费。
对于星巴克来说,除了节假日周末的时间,大部分时候门店都会有闲置的位置。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这些闲置的位置,向潜在消费者展示一下星巴克“第三空间”文化,让用户直接感觉到良好的体验,肯定比在媒体投放广告的转化效果更好。当这些用户感受到舒适以后,也许下次他就会消费,或者他会把这个好的体验传播给他的朋友们。
当然,还有些用户是这样的,本来就是星巴克的用户,但是当时当下正好不想喝咖啡,就想坐一会(出于等人等各种原因),这时候如果星巴克是驱赶顾客的话,那么这个真实的用户也有可能会因为你的驱赶产生不好的体验而流失。
蹭睡的用户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带来收益
在宜家的蹭睡行为曾经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媒体喜欢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来说国民的素质问题(国外的国民素质也并没高到哪里去,我觉得有点过度消费国民素质这个问题了)。媒体们,可以看看宜家自己对这些行为是相当容忍的,甚至公开表示欢迎用户前来蹭睡。由此可见,这些蹭睡的用户可能给宜家带来了隐形的收入。
我的推测这些隐形的收入应该在餐饮上。
根据数据显示,宜家2015年在华总收入是105亿人民币,而餐厅收入是10亿元;
2016年在华营收125亿元以上,而餐厅收入据估计超过12亿元。其他国家宜家的餐饮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在中国提高了一倍。根据我自己的试吃体会,宜家餐厅的口味并没有特别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但是这一成倍提高的数据,很有可能是蹭睡一族给宜家带来的额外收益。对很多人来说,床和衣柜这种都是大宗消费品,一来消费的次数不多,而来做决定需要比较,但是在宜家蹭完空调,吃一顿饭还是一件很容易决定的事情吧。
免费蹭一族带来的是人气和氛围
现在很多门店是门可罗雀,想着法提高自己的客流,甚至要倒贴很多钱,请人来门店带人气。正常情况下,门店人气越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服务也会越好;越是门可罗雀的门店,员工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所以很多人愿意去门店蹭空间,对门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让门店的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我很喜欢星巴克的氛围,因为我觉得在星巴克就是有一种social、商务、写作的感觉。有个朋友和我说,在星巴克看到一群人在开会,但是什么都没点。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白领们愿意去星巴克开会,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星巴克移动办公,洽谈合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星巴克并不是因为它的咖啡好喝,而是因为氛围好。星巴克CEO舒尔茨一直强调的是,星巴克卖的不仅仅是咖啡,而是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我觉得就是因为有大批高质量蹭座的人,无形中推动了“第三空间”这种氛围的形成。
去感受一下,不管是所谓的特色主题咖啡馆,还是最近兴起的要和星巴克对标的茶饮店,这种social、移动办公的气氛都很弱。所以如果即使那些空间人更少,更安静,我还是会选择星巴克,因为在那些空间里,我总找不到这种氛围,没有办公的意愿。
驱逐顾客的门店
国内还是有很多驱逐顾客的门店,很多门店都是树立着牌子(消费区域),或者等你落座没多久,服务员就拿着菜单上前问你需要点什么的时候。如果只是因为等人而坐一下的,就立马会有一种局促感。所以除非迫不得已,我一般不会去这些门店消费。
正常情况下,我去星巴克、宜家、肯德基、麦当劳我都多少会消费一点。但是当一家店,明确规定不消费不准入内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了压抑,我甚至会想,如果我长时间占座,店员会不会来驱赶我;或者看到店内很空,但是很大一群人在旁边蹲着的时候,我也会有局促感。
好的零售企业应该是开放的,尊重顾客的,你进入了门店,无论消费或者不消费,你都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对你们一视同仁,这是起码的尊重。
既然企业不驱赶不消费的顾客,我有时候也并不想喝咖啡,我为什么还会消费,我觉得这是对别人尊重我的一种反馈,对店员辛勤工作的一种反馈。
好的零售企业和顾客的关系一定是基于互相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