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南京,从公司楼下做公交去合肥南站,虽然不用转车,但距离较远,一趟下来有40多个站点,在不出现堵车的情况下也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上车后发现已经无座,就在公交车中断靠近后门的位置站着,看着上上下下的人流,偶然觉得做公交车的过程与人的生命历程有些许相似之处,越想越有趣。
上车就好比人的出生,你上车的地方决定你是否有座,你出生的家庭和时代背景就是你的人生起点。如果你上车的位置恰恰在起始站,那么你有座位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你上车的站点距离起始站越远,你有座位的概率就越小,当然,在同一个站点,你是否能抢到座位也要看公交时段和人流量(这就是所谓客观环境)。出身决定命运,很多有幸出生在达官显贵之家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家庭的原始优势在社会上谋取一席之地,好比那些从公交车始发站上车的人;更多的人出生于普通家庭,好比从紧邻始发站之后的站点上车的人,上车后能不能抢到位子要看始发站的人占有的资源的多少;穷人家出身的孩子就像车程后半段上车的人,很少有机会,除非是这个路段的人流量少(好比社会竞争强度低),断断续续的都有人上下车(比如战争导致中上层阶级人口锐减等因素),每个人都有机会(阶层未固化阶段);如果这个路段是超高人流量路段,后半段的人在上车的时候基本是没有位子了(类比高度竞争的社会,体现为阶层固化);一个人上车的位置、上车的路段环境就好比他出生后所处的社会阶层,是谓命运。
对于那些已经上车的人,同样会因为不一样的选择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在公交车上,每个人的“成功”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座,有座的人就是有车有房有地位的人生赢家,无座的都在等机会抢到一个座位;站着的人同样是“等”座位,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等”都具有同样的价值,有的人随便找个位置站着,低头专注的玩手机,相当走心,这类人得到位子要靠狗屎运;稍微用心一点的,会主动站在公交尾部,这样会同时承接多个人下车空出的机会,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更聪明人会主动预判旁边座位上的人的下车站点,比如看到旁边坐着的人昏昏欲睡或者拖着大的行李箱,很显然,这都是要去终点站的典型特征,站在这些人旁边基本是等不到位子的,能挪尽量挪个位置。这像极了生活中的人,有的人完全不用心,有的人稍微用点心,有些人就非常用心,那些家庭出身缺乏优势的人如果更用心,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获得一个“座位”,而那些完全不用心的人,希望就很渺茫了。拿我这次经历来讲,我上车后很随意的站在后门的位置专一的玩手机,站了半小时感觉有点累,这才有了尽快搞个座位的想法,我看了看旁边那位脑袋倚在车窗上快要入眠的阿姨,做出了--我的“位子”不再这里--的判断,然后就刻意挤到车尾的位置,站在一对没行李箱和背包的小情侣座位旁边(坐高铁不带任何行李的人终归不多),我运气不错,他们几分钟后就下车了。
公交上抢座位都有科学的方法可够遵循,何况人生中的关键选择呢?一个人建立起一套应对人生选择的科学方法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选择比努力重要,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科学方法论的有无,人生肯定是大不一样。
出身不可选择,并不意味着人生没有机会,每个人都要尝试去建立自己的科学方法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更高的选择,大幅度提升我们找到自己人生中的那个“位子”的机会。
刘德昌 2018年3月26日 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