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
原谅我的无知,我原先真的以为这就是个故事,最多是个考验智商的类似于“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的MBA课程案例。
最近在研究竞争分析、经济学、博弈论,基本上所有的课程一开篇就会来介绍“囚徒困境”。
初步分析
仔细的研究了下,发现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用博弈矩阵来描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站在我们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很显然,A和B都选择沉默总总体上来说是最优的选择。
但是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所以最终他们会选择左上角的结果。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忽然想到一句话,觉得很贴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囚徒困境常见吗?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以前在我家旁边有两个超市:华联和易初莲花。
因为客户群体、销售策略以及商品的近似度相当的高,而两个超市就隔了一条非正式马路。天知道后开的那个超市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地点。同时,两个超市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忠诚客户”。
简单来说,大爷大妈明确表示“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一般的策略是这样的,一个超市的某个商品会低于隔壁,但是其他商品保持正常或者微小的不易察觉的“高价”。因为一般去这种大型超市都是大采购,很少只购买一样商品的,所以这样的“搭售”至少可以保证正常的利润。
然并卵,超市决策人太低估wuli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某大爷在华联打电话:“老太婆,你那边白菜卖多少钱一斤?”
某大妈在易初莲花:“5毛!但是这里鸡蛋说是特价5块钱一斤!”
某大爷当下就决定“我这边白菜卖4毛6,比你那边便宜,那我就在这边买白菜,你在那边买鸡蛋!”
……
最终就发展成两家超市的各种商品都开始打价格战,一家直接面对着另一家竖了个超级大的广告牌“比比谁家的价更低”!
太狠了!
但是大爷大妈们都很HAPPY,并且明确表示“我们时间多,省钱才是硬道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其实这里面已经出现囚徒困境了。
两家超市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想要争取更多的顾客,争取更多的销售额。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考虑到竞争对手反应,就开始陷入困境了。
囚徒困境无解吗?
一般我们一提到困境,delimma,就会认为是进退维谷,无解。
但是其实是有解的。
如果A、B两个囚徒有办法事先通气,或者找个第三方去达成合作,那么囚徒困境就会被打破。
所以囚徒困境的解是:行业内的合作。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两家公司在某个领域斗的你死我活,但是在某些领域却携手合作。
合作的意义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以win-win为目的进而获得超额利润。
对应到产品管理
试想一下如果你手上有好几条产品线,那么公司发展和产品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出现囚徒困境。
乔老爷子接手濒临破产的苹果时,将苹果的15个台式机型号减少到一个,并且还说服了微软向苹果注入了1.5亿美元的资金。
一方面我们站在自身企业内部审视产品线的去留,另一方面我们要站在整个行业和市场的角度决定和竞争对手进行适度的合作。
写在最后:
小婧一直觉得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往往就是看上去最简单的。
就是因为看上去简单,所以很复杂。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产品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想和小婧一起同行,就请关注“与小婧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