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在2017年说,未来十年Facebook的企业愿景会从“连接世界”转向“构建社群,拉近世界”。
现在想想,我是在2018年夏天开始创立社群——微分享群。而当时,我对社群没什么概念,一开始就我一个发起人,也没想到找谁帮忙,也并没想到能走多远,只是一开始的初心,克服自己的演讲恐惧症,让进群的人也都有参与感,都发出声音,而不是只是听只是潜水。真没想到,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走了两年多。这可能是我不知不觉最久的事了。而这个能坚持,很大程度上是不断有人的加入,更新,共创,也不断的遇到瓶颈,也不断的迭代解决。每100天1个小突破,社群快900天,现在就到了我认为要到1000天后从1.0升级到2.0版本的时代。看了Facebook的愿景,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多,很有参考意义。
扎克伯格的理念,构建社群,拉近世界——更多的体现了创始人的人文主义关怀。Facebook下一个10年(2017-2026))的新愿景——将更注重赋予人们建立社群的能力,赋予人们建立群组的能力,让世界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社群除了满足用户基础的社交娱乐外,也会去关注用户的健康、教育、安全与未来。过去的十年,Facebook关注如何实现人与人的连接;他们也会去关注网络社区、网络组合的发展,包括基于宗教、兴趣、权益等各种类型的社区和组织,通过社区和组织的发展,实现人和人、人和组织更好的对话,建立美好家园。
扎克伯格说,社群:给人们一个发声的渠道并帮助他们联系,世界变得更好。我想这也是我之前所想的,而后来,Facebook将方向重心转移,目标将更多致力于帮助人们建立更有活力的线下社区。他们会推出工具,让人们能够更轻松地创建社群。
因为扎克伯格相信,这种社区能够帮助让社区参与重现生机,这些社区包括学校、居民社区和宗教组织等。
扎克伯格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有意义的群组能在网络上壮大。虽然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面对面的沟通,但是网上的联系能够增强人际交往。”
提出社群重建的背景:
在过去几十年,各种亲密的社群正在消失。虽然整个世界连接得更加紧密,但每个人的生活却比过去更加孤独,疏离,尤其在大城市,人们置身于钢筋森林,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过着社畜般的生活。而遇到的来来往往的人,关系就像和外卖一样,很快认识也很快消失,没多少营养。
我在社群提出了三度空间,从最开始的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到最近引申为,时间有富余,空间有富余,人与人之间亲密有间。原来,800多天过去了,我发现这社群可以重建人类彼此之间的连接。
社群的雏形可能一开始只是在线聊天聚会,但想要真正蓬勃发展,就必须在现实世界扎下根基。很多时候,线上社群的活跃会以牺牲线下社群的体验为代价,而且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
实体社群仍然拥有虚拟社群无法比拟的深度,这一点至少在不远的未来还不会改变。如果我在深圳的住的地方生了病,我在杭州的朋友虽然能在线跟我说话,却没办法帮我送杯热茶。
最近我观察到一个很典型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人的身体感知力是在不断下降的。我也想到了英国广告短片《坠楼》,里面主人公不单困于小小格子间,困于单调的工作生活,365天的日子一天重复的过,就像白开水一样。他还有另一个特点,是我们的缩影。20世纪开始,科技让我们与身体的距离越来越远,逐渐失去了好好感受的能力。一头扎进智能手机和电脑,对网络上发生的事比对大街上发生的事更感兴趣。现在,我要和在全球全国的朋友聊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容易,但要在吃饭的时候和我的朋友说话却更难,因为Ta在盯着手机,而不看着我。
我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我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能让我获得能量,学到很多。另一方面,我也很像享受孤独,喜欢一个人去接触大自然,就发发呆可以让我养精蓄锐。为什么呢?出去户外的时候,我要保持警觉,一心一意。走在森林里,要注意听是否有嘶嘶声,以免有蛇躲在后面,也要注意地上是否长满了青苔,以防滑倒。还要小心看路前方是否有蜘蛛网,有虫子挡着我的道路。周围是不是埋伏了很多蚊子准备随时咬我。
而在室内,我的身体就麻木多了,我似乎不用这么敏锐的感官神经。
我们可以一边发信息,一边吃着嚼着不知什么味道的东西,塞进了不知长成什么样子的食物。想想沙发土豆,葛优躺是怎么样的吧。
扎克伯格说Facebook致力于持续改进我们的工具,让人们能够分享自己的体验。但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体验。我们的感受越来越多来自于网络。
人一旦与身体、感官和真实的环境越来越疏离,也就越来越孤单。你和你的身体失去联系了,身心不合。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上。把时间用的有意义。
扎克伯格说,只是把众人联系起来,让他们聆听不同意见,还不足以解决社会分歧。因为“相反论点的文章,会让人觉得其他观点非我族类,反而会强化两极分化”。
“改善对话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要认识对方整个人,而不是只知道对方的意见。如果我们能用彼此的共同点——运动、电视节目、兴趣爱好等建立起关系,那么针对彼此意见不同的地方在做讨论就会容易很多。
人在世界上,最终要解决的是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而这三种关系,通过社群,我们能发现很多奥秘。这或许就是社群第三空间存在的意义——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重建人类彼此之间的连接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