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职场从业者。说好听点,叫职场上班族,说不好听,都叫打工,本质没有区别,都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依归于公司)来获取一份并不一定对等的回报。
职场人,对来自朋友圈“扎心三问”的灵魂拷问,多少不陌生: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去掉每个月的开销,你还能月存5000吗
如果突然生一场大病,你手上的存款够应付吗
很多人回答完这三个问题,第一反应肯定是:去工作了!告辞!
一半敬房东,一半敬开销,每个月上班累死累活,拿到的工资。。(我太难了!)
基于职场上班族来说,依附公司(单位)的这种生产制关系,其实历史也并不短暂。
1602年,世界上第一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公司能够存在的本质,更多是人们通过共识产生了某种信念,然后在一定的层级结构下开展协作,从而共同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大部分是依归于公司的,并不属于你自己,叫剩余价值。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教我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个时候,生产力还不足,想要获得某些产品或进行分配,我们需要形成合力,所以工厂雇佣制开始流行,逐渐发展为公司这一劳务形式。
但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大部分上班族因为朝九晚六,无休止加班,重复进行单一劳动,个人价值和能力体现严重受限,于是不少人开始厌恶,甚至另寻出路。
相信在大公司和工厂待过的多少有点体会,繁杂的流程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度管理的流畅,但大部分人都在做螺丝钉工作,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体现逐渐趋于平缓,特别是较成熟稳定的业务部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大公司里,大多数岗位,公司培养的并不一定是你不可代替,相反是可替代性。
所以,在为公司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真正有用的,还是期间自己学习和收获的各种能力,并逐步形成所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明显的就是,离开了这家公司,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从0开始?
02
生活不易,但永远都要有心里的plan B。
行业下行,经济下行,一旦公司产生的价值不足以解决分配问题,可能随时会面临劳务危机。
个人沉重的生活包袱,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等,心理慌的1b?
当然,与之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有着自己的plan B。
例如你身边每天一起上下班的同事,背后可能是某抖某手已有点名气的小主播,某平台专栏作家,某实体店小老板,淘宝店主,模特等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副业。
现在流行斜杠青年,不管做什么工作,你永远不知道,跟自己一起上下班的同事,副业是工资的几倍。
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边上班,同事兼职副业、创业的年轻人已经超过了8000万,也就是说约有近6%。生活中,也不少听到谁做了什么,几年实现财务自由的案例。
财务自由,不一定是说钱多的用不完,而是你副业的“睡后”收入,足以应付你的日常开支。
所以说,在这个变化、竞争、淘汰极快的时代,拥有一份不错的副业(plan B) ,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03
职场上班,是学习,积累价值(能力),价值输出更多依归公司;plan B则是尝试输出自我价值。后者更多依归于个人。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各平台的知名KOL,KOC,博主、网红,作家等等,都是此类。简单来说,足够有价值的个体,是各平台哄抢的对象,资源和金钱会主动来找你,而一般人则需要自己去寻求(如求职)。
一切围绕着“个人价值”去做事,并不是说自我,自私,而是在满足当前价值产出高于公司支付给你的报酬的前提下,为自己做一些增值的事,包括但不限于积极思考,善于学习、总结,事无巨细,要逐步养成这种行为习惯。
例如,你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在完成字面结果的基础上,有没有通过自己获取到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没有新的策略和逻辑?这套逻辑处理方法,能否在其他项目上复用,甚至加以调整,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上这些都是个人资产。
这个也是我一直在践行并努力学习、沉淀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