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江中流南岸云浮市都杨镇境内,有一座直插云天、终年云雾缭绕的山峰,这座山自明朝起便被载入史册,其间流传着不少引人入胜的佳话,此山就是降水村的青旗山。
青旗山位于都杨镇降水村境内,山下西江、降水河、悦城河三水汇流,形成了江天一色的自然风光。青旗山人文底蕴深厚,在先秦时,山下便有陆梁越人聚居,当时这块土地并不叫降水,而是有一个经典名字——程溪。大约是楚顷襄王时代,程溪诞生了一位温姓女子,相传温氏生性善良、乐于助人,一日在西江边浣纱拾得一巨卵,带回家后孵出五龙,温氏豢龙如亲,便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龙母号令五龙布施霖雨、治理洪水,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去世后,其遗蜕就葬于青旗山之巅,而她位于山下的故居就被改建为祠庙祭拜,因名程溪祖庙。二千多年来,青旗山龙母墓的故事世代流传,也正因为有龙母墓在青旗山的缘故,所以自古以来山下的村民都不敢轻易到山上砍伐树木,村民认为青旗山的一草一木都沾有龙母的灵气,私自毁坏青旗山林木是对龙母的大不敬;除非遇到大灾之年,村民不得已要砍伐青旗山树木赈灾,也是到祖庙中问神占卜之后才敢上山伐木,所伐到的木材就在山下装船,然后运往珠三角地区售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赈灾。清道光《东安县志》载:“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由此可见,青旗山是龙母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多少个世纪以来,青旗山巍然耸立于西江之滨,是降水著名的地理象征标志。在明朝万历五年以前,青旗山就作为西江南岸高要、德庆二地的分界点,青旗山之东属高要县,青旗山之西属德庆州。进入明朝以后,就有大批名流陆续造访降水,并且登临青旗山观光、朝圣、题诗,降水也由此开启了文风蔚盛的大时代,其中尤以明朝中叶文士陆舜臣等一行人游览青旗山并题诗的事迹最具代表性。那是明朝嘉靖年间,德庆知州陆舜臣组织了一次由文士参与到青旗山游览并题诗的活动,该活动除主办人陆舜臣之外,还有高要榷官陈辂、德庆同知刘魁、德庆学正陈朝器、德庆训导伍云龙、德庆庠生陈本义等五人参与。陆舜臣一行人在游览青旗山风光后,即以“青旗拥翠”为题,各自写下一首诗,以歌颂山景。陆舜臣诗云:“龙母祠边江水清,前山乱叠拥青峰。晚凉雨过云收拾,翠色连天上下同。”陈辂诗云:“曾说风雷起财龙,青旗犹自绕前峰。迎神曲罢荒祠外,古木寒烟翠?重。”刘魁诗云:“烟瘴都消一雨新,独看天外声嶙峋。峰峦冉冉天风动,镇住康州百万民。”陈朝器诗云:“ 旗山截?插天空,衡岳分来第几重。倒影锦江明月里,依稀似着绿袍翁。”伍云龙诗云:“青山天外俨旗形,扫尽岚烟紫翠凝。龙母祠堂钟鼓近,程溪千古作云屏。”陈本义诗云:“奇峰屼峍耸千寻,春上烟林紫翠深。领得乾坤分付意,江南巨镇到于今。”陆舜臣等人游览并歌颂青旗山的事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这说明青旗山之名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已有,也表明青旗山从此文风大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另外,陆舜臣等人所作“青旗拥翠”一景,也被收录为古“康州八景”之一,由此足见青旗山在明朝中叶官方宣传中就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历朝官方的宣传及名流的造访,青旗山随之积累下深厚的人文底蕴,如《广东通志》、《广东新语》、《南越笔记》、《岭南丛述》、《读史方舆纪要》、《东安县志》等历史文献均有关于青旗山的详细记载,其中不乏历史事实及志异传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青旗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美誉和称号,例如“南天砥柱”、“江南巨镇”、“西江第一峰”、“都杨四大名山之首”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于青旗山这座美丽山峰的最高礼赞。随着网络媒体的宣传,青旗山今已为人所熟知,并深受人们关注和青睐;展望未来,本地可充分利用青旗山的自然及文化优势,打造一个以龙母文化及西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基地,吸引外来旅客观光,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周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