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赶不上别人?
例如,我和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东阳,毕业后,我们都没有选择自己的专业,他考取了北京的公务员,进了北京某区的土地局工作,而我则进入了地产营销行业。按说,他工作稳定,又是传说中的“铁饭碗”, 应该就是那位人人羡慕、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奋斗了十多年,他也晋升到了科级干部,薪资1万出头,福利待遇也还好,看上去很不错,不过,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压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身上压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房子。2010年,那是他离北京房产最近的一次,看中了一个位置还算可以的小区,首付80万,找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好不容易凑到了这个数,可最后又犹豫房价是否会降,结果错失良机。
从那以后,北京房价一路高歌,而他则只能望尘莫及了。到现在,一家人还在租房,想离开北京重新开始,却没有合适的契机,也不复当年的勇气,只能硬着头皮熬下去。
决定你努力质量的不是效率,而是杠杆率
相比之下,我和一些同学,虽然混迹于二线城市的民营企业,可同样打拼多年下来,如今薪资水平已论年薪计,单从薪资上就高过东阳许多;其次,二线城市房价远不及北京,因此我们也抓住了购房时机,早早便解决了住房问题。
从薪资水平和资产的角度来看,与我们相比,曾经学习成绩更优异的东阳确实不及。
从始至终,我们一众同学每个人都很努力,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差距呢?随着阅历的加深,参照身边许多成功的人,复盘过去的人生,发现导致回报的原因不仅仅是努力的结果,还取决于各种其他因素的混合作用,最重要的是杠杆率的问题,所谓杠杆率,就是用同样的精力,撬动最大的有利因素,从而获取最大的回报。
比如同样的努力,你付出一分,那么回报就一分,而有的人,同样付出一分,因为做对了杠杆,获得的回报却是十分。
六大要素影响杠杆率,找到合适的支点,才对得起努力
总结下来,影响杠杆的因素主要有六个,其重要性依次为时机、资源、选择、才能、方法,最后一个才是努力。
第一,时机
现在比较大的平台,如BAT等,你会发现这些公司的创立时间差不多都是95年左右,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他们就踩到了这个节点,即使没有马云创立阿里,也一定会有刘云、李云等其他的人,因为趋势就是如此。
再比如,万科、恒大这些龙头房企,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而快速崛起。
相反,曾经的通讯一哥诺基亚,在研究塞班岛系统上一直很努力,但却错过了智能手机崛起的时机,最终被时代抛弃。
第二是资源
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清楚,比如“国民老公”,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一出生,他们拥有的,就高过普通人的一辈子打工,这就是资源的重要性。
包括现在看到的创业新秀在内,能够快速崛起,这都是因为有坚实的支柱。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靠拼爹。滴滴程维,最初就是阿里销售员,虽然出身普通,但最终却拼成了富二代他爹。靠得还是整合资源,整合多年积累的互联网资源和线下的用车资源。
第三,选择
想要拿高薪,首先要选择一个薪资水平相对高的行业,走上有机会拿高薪的岗位。就像东阳,体制内固然稳定,但稳定的另一面就是一成不变。再怎么努力,也冲不开固有待遇的标准。
反之,民营企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有职业危机,逼着你一直往前冲,不存在稳定的说法,与此同时,高风险,高压力,也伴随着高回报。
究竟选择哪一种,因人而异,但是开始的选择不同,后来的境遇就不同,甚至会有天壤之别。唯一相同的,是每个人都逃不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四,才能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倘若把时间花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坚持长久。那么,获得的收益一定会远高于你选择随波逐流。
李佳琦热爱美妆行业,也擅长推销口红,把这个才能发挥到极致,成了网红一哥。
周杰伦成名前也打过很多份工,但只有在音乐领域,才能充分其发挥才能,开创了R&B曲风。
才能,是你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能力。要想成功,先挖掘自身才能。想想自己能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第五,方法
努力也不是盲目的努力,只有掌握方法,才能通过较少的努力取得加倍的效果。方法正确的话,通过20%的努力可以获得80%的收益。
如果发现努力没有多大回报,我们就应该放弃努力吗?当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的努力,主要是提高个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实际上,以后的方向可以稍微调整,把能力的范畴扩大一点。
并不是从早忙到晚,忙得一口水都喝不上,就叫努力。战术上努力,战略上也不能偷懒。
如果把时机选择和资源积累等这些因素,也看作是能力的一种,在努力之前把这些因素放在前面,让它们成为你的奋斗砝码,提升成功的杠杆率,我们以后的努力肯定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关注我@马家少帅
立足职场,传递由基层至管理的进阶之法;
深耕营销,分享从策略到执行的实战之道。
一同前行,共鉴成长,收获圆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