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俊伊
亲爱的九型之旅读者朋友们,又到了一年一度清点Flags、再树立新的Flags的时候了。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在本文开始要祝福大家————
新年大吉,狗年旺旺旺。
最近在看书,也在跟进我们“2018九型之旅”共修项目的践行。在共修的过程当中,结合九型的学习,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故事。
作为一个在广州过年的空巢青年,想结合九型人格九大进程的4-5-6位点部分和大家聊一聊,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或者,过年,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4号位点:回望初心
过年,是我们一年旅程的结尾,也是另外一段旅程的开端。每个人踏上回家的路,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此时,我们愿意敞开自己的内心,总结自己一年的得失。每个人的心神都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每个人都来到了 九芒星图上的4号位点,我们得以短暂地休息,进入一个生命的深化阶段——再次思考我们出发的意义。我们反观自己,问询自己的内心,我过去这一年生活的目的。
我去年的愿望实现了么?
我还在坚守当时的那颗初心么?
今年的我,和去年有什么变化呢?
为什么有的人前进了,有的人依然在原地打转呢?
然后,我们拍拍身上的尘土,调整自己的状态,告别过去,将在新的起点再次出发!
回望过去,有人收获满满,有人一年蹉跎。
但都坦然接受,准备明年再来!
那么,为何人的结果如此不一样呢?
心意不和
最近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读到一句话——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践行的成果不一样呢?
古代得道的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简单来说,就是得道的人,能够顺应天地,按照天地的规律去做事。成功之道,仅仅是天地规律之一。
何谓“圣人行之”?
就是圣人不仅明白这个道理,还能够去践行这个“道”。
常言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而现实常人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一件比较悲催的事情。
也许我们明白很多成功的道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它。所以就算每个人知道怎么做,但是做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因为当我们“知”一件事,再去“行”它,中间是有一个难度的。这不仅仅关乎熟练度,还存在一个“心”和“意”是否统一的问题。
一个人的“心”和“意”是两回事。一个人的“心”是元神,“意”更多的是后天接受的思想教育。
对于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在意识上去接受它。
但是在内心上接不接受呢?
就像很多很好的道理、教诲,并不见到我们都会认同。
比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我们会非常尊重。
可是一个人不是应该有七情六欲的么?
“无欲则刚”的人,我们愿意尊敬,但不见得愿意亲近。
再举例,张家界的玻璃天桥刚刚开放的时候,刷爆了朋友圈。走上天桥的人,很多人曾经都是“王者”,可是在玻璃天桥上脚发软了......
在玻璃天桥上,可以看到下面无尽的深渊。我们的“意”知道,这是安全的,我们走在上面一定不会掉下去,这是我“知”。可是在“行”上,很多人就怂了。
何谓“怂”?从心也。
因为“心”还不认同这个“天桥是安全”的观点。
要是让我走,我也会超级害怕。
为什么我们“知道”了,还不能“行道”?
因为我们的“心”和“意”没有合一。很多人感觉到矛盾甚至痛苦,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问题,而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问题。自己和自己的内心非常容易打架————
心里有一个念头,“意”就来反对:
"我想这样,但是这样做是不好的......"
或者 “意”起来一个念头,“心”又出来反对:
"我应该这样,可是我不想这么干啊......"
“起心动念”,一个人就处于硬拽着自己往前走的状态。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整个人内耗非常大。
心意的矛盾
“心”和“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矛盾?
“心”是人的本性,而“意”可以说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和学校的部分。而在教育方面,传统教育更加贴近儒家入世的部分,就是我们“应该”“有用”。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个部分被不断的强化,然而却忽略了每个人的本性。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现在我们把“不逾矩”强化了,就没有关注到“从心所欲”的部分。
圣人如孔子,也是到七十岁才有这样的领悟。
在年轻的时候,孔子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炼。孔夫子看子贡、冉求、子路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不讲规矩很有个性,于是有了这些斥责——
“野哉,由也!”
“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可攻之也!”
年轻的孔子也有情感冲动。而现在,太多的人的“心”被压制住了。
“知道了为什么不去行道呢?”
因为在内心里面还没有接受这个道理或观点。
言语的力量太薄弱了!“走吧,玻璃栈道很安全,你在上面跳步都没问题!”
可是这句话并不能解决人的害怕。
在现代的团队拓展训练中,让一个人在矮墙上直挺挺地躺下来,然后下面一个团队的人去接。如果说一个人信任他的团队,那么他一定可以做到。但是很多人还是不行,尽管下面有一群人喊:“我们接住你!”他自己也明白下面的人会接住他。
顺心如意须修炼
所以,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仅要在“意”上领会,还要在“心”上接受。
由此观之,如果心意不一,“心上人”和“意中人”就可能是两个人哦!
难怪有些人在抉择的时候会心烦意乱。
那么如何让心意一致呢?
且听下文~
我是鲍俊伊,
欢迎向我分享你的故事。
我在广州,
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