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今离婚率越来越高了,问及原因,三观不合占了很大比重。
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有很大差异,三观不合,走下去的确有难度,但有些关系破裂可能根本不是三观的问题,却让三观背了锅。
虎扑上有个帖子:
朋友给结婚两年的妻子写了一封信,真惨。。。。
这篇文章有五千多字,是以一位丈夫的名义写给妻子的,诉说了结婚两年来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不满。
信中说: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争吵与妥协中度过,彼此都深感委屈与不满,“满眼只有绝望”,“生活过的如此不堪”。
妻子说“三观不合”,他说“确实如你所说”。然后他分别从家庭观、人生观、金钱观进行了叙述,诉说来两个人不同的看法。
但读完之后,发现所谓“三观不合”基本不存在,不是三观合,而是这根本不管三观的事啊。
我们总是说三观不合,但到底什么是三观不合很多人却弄错了。
我喜欢看文艺作品,你喜欢看大片,这不叫三观不合;你觉得我矫情,去电影院只能看大片,那才叫三观不合。
作为夫妻,在付得起账单的情况下,去星巴克喝咖啡,买包,都算正当的消费,一方横加指责,才真的属于消费观不合啊。
一段关系破裂,三观真的是主因吗?未必,可能只是一部分而已。
彼此之间的不包容和不理解,只想索取,不愿付出,才是根源。
02
在虎扑的这篇长文中,三观不合显然只占到很小的部分。文中写到妻子对奢侈品有欲望,看不上几百块钱的包,但丈夫又不给买,所以埋怨丈夫抠门。
这勉强算得上是消费观的问题,这个家庭没有房贷和车贷的消费,丈夫是机关中层,有个孩子,偶尔买个轻奢包应该还是承担得起的。但再有更高的要求,就真的不是消费观的差异了。
在关于家庭方面,文中写到:妻子和家里的每个人都发生过争执,每一次都是撕破脸皮的那种争吵;妻子也明确说“他们不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凭什么尊敬他们”,这完全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情商和人品的问题了。
这对夫妻应该是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公婆即使不帮着照顾孩子,也应该得到尊敬;但如果男方家人特别差劲,女方却以一己之力和每个人争吵,这是情商低,毕竟和婆家所有人闹翻还能婚姻幸福,除非丈夫也和家人翻脸,这可能吗?婆家实在过分,不如离婚止损。
男方大男子主义,和女方希望掌控家庭,也并非三观的问题,而是在家庭生活上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
这对夫妻是相亲结婚,估计婚前相处的时间很短,可能没有对婚姻有过具体的规划,甚至彼此了解有限。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一个家里不能有两个女主人,婆婆和儿媳必然得有一方要退让,显然这位丈夫没有处理好她们的关系。
当一段婚姻走到无法维持的地步,夫妻双方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在这个家庭里,显然双方对婚姻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彼此没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03
著名导演李安结婚时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个“屌丝”,没车没房,就连李安妈妈都觉得愧对新媳妇,但妻子林惠嘉却不在意,她说:“只要两人感情好,比什么都重要”。
婚后,不是李安努力赚钱养家,而是林惠嘉工作赚钱,李安在家做家务,煮饭,带孩子,这一呆就是六年。
林惠嘉就算相信李安的才华,也未必预料到他多年后能成为大导演,她只是理解丈夫的梦想,而李安在成名后也没有成为家里的大爷,依然会买菜做饭。
那些能够走得远的夫妻,都是能够互相支持和理解的。
最近又有一对老人刷屏了,上海徐汇区一对婚龄59年的夫妻从不做饭,退休后就一直在外用餐。
从没做过肯定是假的,老奶奶说“烧过了 不好吃”,“他不吃,我也不吃”,于是就不做了。
按照传统观念,妻子就应该做饭,不会做可以学啊,从没有人质疑为什么丈夫不去学。当很多夫妻因为家务争吵,甚至闹离婚时,这对八十多岁的老人用事实告诉我们,夫妻之间只要相互理解,家务就是浮云。
夫妻双方对家庭都有义务,但没有固定谁应该做什么,所有斤斤计较的人,只要求对方,自己不付出的人,都是因为不够爱。
04
一段婚姻里,三观相合固然重要,但如果女方认为赚钱养家和自己无关,还要求男方无条件地宠爱自己,却看不到对方的付出和不容易;而男方则希望女方照顾家庭,少花钱多出力,无条件孝顺公婆。
一个希望找个爸,一个希望找个保姆,这样的婚姻能走下去才怪。
就像虎扑那个长文里说的,所谓夫妻,是互相取悦,而不是单方面地索取和付出。
罗曼罗兰说:在婚姻里,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但弗洛姆也说:爱首先是给予,然后才是接受。
总想接受,却希望对方付出的人,是在逐步消耗对方的爱。但斤斤计较,付出一点,就立马想要回报的人,也会让对方感受不到真心。
那些无限包容,有钱体贴的老公基本上只活在言情小说里;自带饭票,只干活不花钱的老婆估计只能去梦里找了。
好的夫妻关系,一定是能互相体谅的;愿意付出,也能够看到对方的好和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