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美发了一条微信给我,“朋友或是情人,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后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后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小美很煽情的留言,我们相伴十八年,是至亲。
关系的维护,绝对不是一个人丢的,一个人捡。
回想一下,由于审美眼光长久不变,所以身边的朋友都是十年起步的。近几年来没交几个新朋友,基本都是相处一段,聊几次天,吃几顿饭,发现彼此不在一个频率上,于是一拍两散。到底怎么定义朋友,大概每个人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大部分都是点头之交,朋友,一定是能够真正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是莫逆之交。正因为对朋友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人潮的喧闹与我无关,只在等待相同频率的人。
有个受到感情打击的朋友问我,到底是修复一段关系容易,还是开始一段新的关系容易,我不知道如何答复。在我看来,无论是修复还是开始新的,其实都是从头再来,没有一样是容易的。关系是两个人的,但又不只与两个人相关。当两个人相处时,包括人际关系,处事原则等等,也就是三观之间的碰撞。
约朋友小秋去吃饭,她回绝了我,说是有一个蓝颜来找她,跨越半个城市,只因为她开玩笑说自己穷的没有饭吃,仅仅为了一顿午饭。小秋说,男女之间哪有什么纯洁的友情。蓝颜和红颜,不过是一个让彼此能够接受的,即亲密又时刻要划清界限的关系。男女之间,能够抽时间,不顾距离,不计较得失的相处,只因为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是两个人之间,有些情愫不好诉说,彼此懂得。一段关系的存在,没有无缘无故。
关系的维护,需要默契,但更多的是交流。
初中时候,交了两个已经成为亲人的朋友,大鱼和小白。一个月前的某个深夜,大鱼喝多了,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诉说最近几年我们之间渐行渐远的友情,说起十几二十几岁时候他对我们的帮助,回忆了十年前我们关系最好的时光。而在三十几岁之后,我们之间少了联系,少了交流,甚至让他觉得形同陌路。因为发在深夜,我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了他,而小白一直没有回应,大鱼在酒醒后默默删除了这条朋友圈。
我们三人的友情多亏了大鱼一直在像拎着木偶线一样的拎着我和小白。大鱼某年出车祸,我并没有去医院看他,为此,大鱼事后对我表示了心寒。彼时我还理直气壮的说,我就是个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我的心里一直有你,我们的关系还需要说吗?大鱼问我,如何能够感知我们的感情如故?
每段关系,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你不主动,我不主动,那我们就只是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的人。我相信友情一直都在,可是感情像一个蓄水池,不去注水,流着流着总有干涸的时候。少了交流,少了了解,除非默契足够,不然友情总会受到影响。
关系的维护,需要时间,更要付出精力。
人越长大越孤单,所以近几年我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那种所谓的朋友之间,很长时间不联系,见了面就像没有分开,彼此坐在一起即使不说话也不觉尴尬,我给你留言却不等你回复因为知道你总会看到的默契,没有那么神,只是因为长久的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人都会变,被时间拉开的不只是距离,还有每个人成长的速度。
为什么曾经要好的朋友,可能很久都没有联系了?人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三观在不停地改变。有没有想过,年轻的时候不理解的事情,后来竟然自己做的很顺手。原来看不惯的,得不到的生活方式,后来自己越来越习惯,甚至离不开。友情,靠的不是自我感动似的道德绑架,而是靠共性和吸引。内在有共同点,思想相通,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特质和吸引力,留在身边的人,一定是有着某种连接。
如果长久之间,因为距离、环境、成长速度的不同,曾经相通的发生改变,曾经互相吸引的也失去了力量,那么友情总会渐行渐远。
要想维系,只能重新耗费精力去建立新的共性,不断跟上走得快的人的脚步,或者在自己的步调中不断成长,拥有更多的吸引力。
关系的维护,不是以随缘为借口的自我保护,要用心。
所谓的佛系好友,听起来很走心,看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那像是成年人之间给自己找的自我安慰。你来,我去接你,你走,我不拦着。朋友圈点赞,却不深入彼此生活。家庭,工作,人情世故,一切都与当初相识的时候不同了。不关心彼此的情况,凭什么认为,我们一直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
年纪越大就会越珍惜每段关系,会珍惜每次交谈,每次相见,会庆幸有人能够理解,不嘲讽,不酸涩。
真正的淡然是,不吝惜感情的表达,懂得主动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每段值得用心的友情。认真对待,如果渐行渐远,最终要分道扬镳,不会后悔。所谓佛系好友,我想该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