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的十一月本让人觉得腻烦,但是现在却有点无感,我每天都在关注什么?追逐什么?我现在都有点不清晰了。抱了最后一夜的佛脚,早上去一个陌生的学校参加一个纯属于社会的考试,没经历过。车子开在校园里,却不知道该问谁,考场怎么走。明知道可以下车问问学生,却莫名胆怯。也就离校了半年,却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了。
考试结束,我自认为完成了2018年最后一件正经的事情。便想终于可以坐下来,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2019年就要到来,等到去福州听完范玮琪的演唱会,2018年就正式告别了。
过去四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还算努力,至少在表象时间轴上来看,绝对不算荒废生命,也算有目标,也有成绩。但是就在半年前,我革了自己四年努力的命。我想把这称为一种冲动,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该去哪儿。后来觉得这很符合李诞说的一句话:“人总是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但是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个很难。”
前两个月,我关闭了微信朋友圈,我觉得那些琐碎的动态不看也罢,那些厉害的人的动态,怎么看着都有些糟心,特别是在并不是那么顺利的时刻。只想安安静静得做一个踏实的人,默默感受岁月静好,因为霓虹光影,太过浮华,看久了,有点疲态。
考完回家,倒头大睡,也不是累到不行,就是想不被打扰,放空大脑。吃完饭,下楼走走,因为很久没有畅谈阔论,拉着母亲侃了一路。
我以前挺看不顺眼管理学的理论的,觉得特别空,但是我刚刚做了个规划,也就是理论的计划部分。现在看来,计划真的很重要。几年前,微博盛传的浙大新生的时间计划,当时的我看着是无感的,我觉得花时间做计划,还不如直接着手。但是,现实给了我一记狠狠的耳光!
以前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一直都是规定一个大致的最后期限,其实中间有很多可压缩的空间,我都没要去填满,然后实施的时候,随便什么琐事都可以插进来,因为我觉得来得及,还没有必要到这个程度。这类的做事方式,只适合于短期,零散的任务和目标,虽然实现也有所成绩,但是缺乏后劲。就像自己大学四年的埋头做的那些成绩,到毕业那天,我也不知道要拿他去做什么。缺乏计划连贯性,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没有同一方向的努力,价值真的很有限。
其实,父母一直都有计划,过去觉得自己还小,计划很难,目标更难,只会在父母一次次达到原定家庭收入指标的时候,开心开心。成果虽然可以分享,但是“有鱼吃不如会钓鱼”。
现在,身边的朋友结婚的,或是有对象且干过不可描述事情的,大多都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有时感觉有一丝无奈,有以学历交换经济实力的,有无法跳脱世故伦理的。所以觉得现在讲话的人太少,因为很多时候,对方的观点没有不对,但是“我没有权利让一个觉得花钱买面包就可以很幸福的人,放弃面包去选择买一张连目的地不知道在哪儿的车票”。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是想放手,而是已经看穿了我们不同,外在的一切都可以不变,只是放在心里的终究还是选择不说出口。漫漫长路,都是过客。今天,你为我沏一盏茶,明天,我在你嘴里塞一粒太妃糖。你我温暖,大家开心。某一天,你离开了,悄悄地走,我可能很久才发现,于是在内心祝福你;记得向我道别的,我开开心心的欢送你,来日方长,我们江湖再见。虽说有的佛系,确实最好的方式,因为永恒如自己所愿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