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成为乏味的中年庸俗妇女的其中一条就有:不放弃成长,持续学习!所以注定我们PD17班的女人们都不会!
这几天的课上听到最多的几个词是:感受,想法,决定。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当真正在表达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成年人也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只是说的事实。什么是感受呢?
情绪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在正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做负面的行为(哭,喊,吼,离开),负面的时候也会有正面的行为(笑,跳,说,抱),
为什么同样的动作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因为行为背后是你的感受,信念,归属感和价值观。面对一件事情我们的感受会有所不同,就像ABC原则,同样的A不同的B就会有不同的C,比如孩子成绩不好是A,有的家长觉得这是个大问题而有的家长会觉得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好,所以对孩子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C。再比如一岁的孩子吃饭不好好吃,姥姥生气就喂饭而妈妈觉得没什么让孩子自己慢慢吃,有错吗?没有。这就与我们背后的信念有关系。
信念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也就不同。
有些孩子本来挺乖的但生了二胎后你觉得他特别闹腾,为什么呢?对于孩子而言之前他是享受有安全感温暖有爱,现在他感觉到的世界是不安全的陌生的,他之前是宝贝是中心是唯一,现在他感觉被冷落,所以他会发脾气会打弟弟。
事实上他想要的是更多的爱!这里还举例了私人逻辑
当感觉不好的时候循环往复是行为不会好!
如何让孩子感觉更好?我们需要“照镜子”共情。接受孩子的情绪,创造情绪安全。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认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娇纵不同。你明白孩子希望无节制的做一些事情(看电视、玩手机),不代表你会让孩子这样做。
孩子是最好的感受者是最差的表达者,共情之后需要正面语言的引导。我们平常的表达通常都是你不要……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商量难以理解“不”的含义。你曾经使用过哪些“不”语言或命令呢?清晰具体的有效指令,用孩子明白的暗号手势,关注于解决问题。
第三课工具
共情
正面语言
所以当孩子约定的时间结束后还放不下手机,我们可以先共情再正面语言,接下来就需要给他有限的选择。当然给孩子部分自由和权力,相互尊重。找到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选项,这些选项可以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时可以富有孩子气和创造力。
当孩子出现常见的问题时(不愿按时起床,不想写作业,不想关手机),我们也可以问他自己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然后把答案写在纸上,做成选择轮,当然也可以做成其他的形状或其他的方式。我们这期班有做成小抽屉的,有做成交通指示牌的,还有类似千纸鹤的,各种有才……
然后用“我”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不用伤害性的评判或责备。“我”句式通常用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想法,而不会对听者造成冒犯和对立,也可以用来表达建设性的批评。
态度:对自己的情绪诚实
技巧:识别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识别自己情绪背后的想法,表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或问题。
我句式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共情+我句式+启发式提问。感受+想法+愿望
这个单元打的是组合拳。
第四课工具
有限选择
选择轮
我句式
七个步骤
每次课后还少不了的是“家长帮助家长”PHP
七个步骤我昨晚尝试了,刚开始不太熟悉就拿着书偷偷看,不料被小家伙发现了,一下扑过来说:妈,你在看啥?我说:学习的东西呢?这几天改变了一下说话的方式,我儿子突然不适应了,说:妈,你说话好绕啊!
我晕死……慢慢来吧,不知道之前说话该是有多直接!
在用七个步骤时他应该感受到了尊重,所以我说咱们关于手机到点不能放的问题聊聊吧(他刚刚超时了),我们不发脾气不生气不指责,他很愉悦的说:好啊!接下来在头脑风暴的环节他说:我不知道。记得老师说过:不知道是思考的开始。我没有放弃继续引导,同时也说出我的想法,而且第一次故意说了一下他不能接受的,果不其然他马上反抗:不行,我不同意。我说:还记得头脑风暴的规则吗?不指责不点评不赞美。好,我们继续,慢慢他也开始说出他的想法,虽然他自己都觉得搞笑,但是至少在参与思考了,至少敢说敢开口了,最后他自己选择了一个能接受的方法,我心里也觉得可以试试看,接下来就该试试看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