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最近手里的一套大部头书《世纪三部曲》,算是一直放不下了,浩浩荡荡近200万字,每一个字都凝聚了书中人物在战火硝烟与历史长河中的爱恨情仇,与父母的离别,与兄弟的离别,与情人的离别,编织成了一幕幕令人唏嘘的悲欢离合。午后品味着这样一部离别的故事,案头上恰好又摆着樸真窑这一只关于离别的青花,杯中缕缕热气升腾,身边丝丝茶香飘逸,书、青花、茶,没有什么能与比再般配的了。初冬风凛意寒,万物萧瑟,此情最是相思处,但恨离别,樸真窑的这件与君别,留取一盏暖心。
如果按照题材来细说的话,樸真窑的这件与君别鸡心杯,是一件青花题材中比较传统的送君赶考。取自传统题材,自领独特立意,不同的视角,也算是樸真窑的一点强迫症,所以这件与君别,也是与众不同。
赶考题材的情感核心主要有二,一是前程,二是离别,两种情绪当属不同之人。细观这一选题,无论是杯、盏、瓶、盘等等不同的器型,所描述的内容,多是一人策马游走于山水之间的宽阔,或是与亲友谈笑风生的意气潇洒,这些虽也是离别,总是激情昂扬赴前程的多一些,而离别感伤的则并不多见。让自己穿越百年时光走在赶考路上,谈笑风生是短暂的,长路漫漫,唯思念作伴,离伤也许才是一路的主题。
无论是画作、雕塑、还是青花,一件艺术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与立场,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视角与世界,与作者思想、价值观密切相关。正如这件作品的表达与理解上,男性多倾向表现的是策马扬鞭挥斥方遒,女性则更多的是又不得不离别的婉约。看懂了用意,也就不难理解樸真窑的这件作品,为何能将离别之情,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又真真切切。
离别是两个人的离别,离别之人自然是作品的中心。关于送君赶考的离别情景,这一类题材虽然不多但并非没有,但能将两人分别之前,依依不舍的情节定格并描绘的如此细致的,诚然稀有。
男女执手互诉衷肠,即将离开的男子行装整齐,拉着爱人的手正在安慰,面部表情泛着微微笑容,但又能轻易看出笑眼之下的那种不舍。而女子在画作的处理更是惟妙,虽无泪流面满,但右手抬起正欲掩面,眉目中传不尽的哀伤,又似强颜欢笑不成,面容整洁,却是包含了舍与不舍的复杂情愫。满目轻松之下的轻伤,一边侍女也是不忍直视而移目他处,与画面中心人物相呼应。
画不难,难得的是以静态的画勾勒出动态的场景,于无声处传出声声耳语,人物情况喷薄欲出,这正是对细节考量,唯有巧妙构思与过硬的细节处理,才能将人的性情代入画面之中,把玩之余闭目回味,自己也会隔入画面之中,甚至成为画中之人,眼睹耳闻这一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送别。给人无限想象,正是魅力所在。
除了中心人物,周遭遇环境也是樸真窑一惯水准,山石、花草、云雾,挥挥洒洒展现的干脆利落。骏马伏首是环境之中亮点之一,马匹处理上将线条运用的极为干练,直锋勾勒细长腿部,马上大弧线表现健壮,鬃毛清晰动态,在马的表现上颇有敦煌遗风。
建筑上的透视法处理也是樸真窑拿手之处,小童与老者作为作品的配角人物,又与中心人物的把握上有所区别,与前者相比,小童与老者和颜悦色,与离别人物交相呼应混为一体,一幅有喜有悲的活戏。
除了鸡心杯,与君别这件作品还有几个器型,不敢私藏,和朋友们一同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