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新华书店偶遇了一个初二的女孩。
她在书店做作业,我在备考。也许是她注意到我不断的背诵,听到了内容,猜到我在备考,就和旁边的同学说:“这个阿姨在准备语文老师考试”。听到她这么说,我抬起头给她一个微笑,然后不自觉的就聊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初二准备WAT考试压力大的原因,我仔细观察了这个女孩,高高瘦瘦的,复习的非常认真。
我问了她学习累不累,做家庭教育的通病又犯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会和父母聊心里话吗?”
她无奈的笑笑说:“不说,从小就不说。”
心里一疼,继续问“那你希望和妈妈爸爸聊天谈心吗?”
“希望也不希望。希望是父母是我最爱的人,也想聊。可说了又怕爸爸妈妈很唠叨。”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声吧。
我也许是第一个问她这个问题的人吧。
我想起了甜甜。从小我尽量做一个她的知心朋友,有开心不开心也会主动询问。哭的时候也会抱着她允许她悲伤。虽然我时不时还是被“黏人”的甜甜感到烦躁,但我知道了这是孩子寻求“特殊关注”。以前会烦,现在知道了原因就会努力的去关照到她。
我不是一个最好的妈妈,但我是一个努力提升自己,无限接近孩子的妈妈。
这个孩子说的话,让我想了很多:
我从小和父母也很少交心,有什么事和胞姐说的比较多。但我内心是很渴望得到父母的“我的眼里只有你”这样的关注的。所以在青春期,在高中时期,我才会和父母吵架,闹别扭。
外人看来我是脾气不好,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内在的需求让我必须这样做。现在看来就是在向父母索求爱,索求关注。
而这种索求,也被我带到了婚姻中。一不高兴就发脾气,希望被关注到。
通过这三年的不断成长,现在的我自立自尊自爱,再也不讨好别人。也不要求老公对我怎么关注,我努力做好自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如何看我,如何对待我上,夫妻关系反而好了许多。早上起来第一句话,一句话就会跑到脑海里“甜甜妈,你是最棒的!”
尤其是在备考那段时间,我不断的心理暗示自己,在面试室外等候的时候,我强迫自己微笑,我要和那些紧张的同学不一样。最后还安慰同样备考的考生。当你强大了,你周围的都是笑脸。
这是黄渤说的,也是我最近的感受。
那应该怎么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呢?
首先父母要让自己柔软下来,明确孩子不管多大,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即便孩子上了初中,还是需要父母的关爱的。如果每天交流的话题都是“学习“学习“学习”,那么和孩子之间无形中就会有一堵墙。
其次,可以用书信等方式和孩子沟通交流。用暗示的方式、字条的方式传到你对孩子的爱。孩子一定也能感受到你的心意。
最后,我也想和孩子们说,父母是最爱你的人。《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些台词。学会和父母换位思考,也是你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