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群里说了六安瓜片,有人很好奇地问一句,“六(liu)安瓜片是啥?什么瓜的叶子么?”
那么今天我就来说一下“六(lu)安瓜片”到底是个什么吧?
六安瓜片是瓜子么?
不要想了,肯定不是瓜子,也不是瓜子的叶子、根茎。
跟瓜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人家明明是茶叶好么。之前跟大家说过六大茶类,六安瓜片就属于其中的绿茶类。
那为什么要取名叫“瓜片”呢?
大家都知道,茶叶的命名方式有很多种,像大家常见的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就是根据茶叶的产地来命名的;还有根据历史典故来命名的,如大红袍、铁观音;还有根据茶树品种来命名的,像肉桂、水仙等;当然还有根据产地和外形命名的,如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有今天说的六安瓜片。
所以说正是因为六安瓜片长得像瓜子,才被命名为了瓜片。
这时候就会有个疑问了,为什么六安瓜片长得像瓜子呢?
这就是六安瓜片的一大特色了——它是唯一一种无芽无梗茶。
“无芽无梗”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平常我们喝的茶叶是有芽和叶的。
特级的茶叶如单芽茶,是只有芽头的。像这样的单芽茶每一斤通常要5-7万颗芽头,而这样的芽头都要经过人工采摘。于是就导致了单芽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因为茶叶的芽头生长还未成熟,内含物质也不丰富,导致单芽茶的滋味相对于平常的茶来说会更加寡淡,茶香也没有那么丰富。
因此来说,以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制成的茶叶不管是从滋味、香气还是内含物质上来说都是最好的,同时也是现在的主流。
但是今天的六安瓜片它既不是单芽茶,也不是芽叶茶。它用的是单一叶片制作而成。
说起单一叶片,也是很有讲究,并不是一棵茶树上的叶片都可以用。按照茶树的生长周期,每年的3月茶树越冬之后开始冒出新芽,继而到了明前,一芽一叶初展。四月上旬左右,第二片叶子也开始展露出来。但是这个时候还不是采摘的季节。直到每年的谷雨,等到第四片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才开始采摘第二片叶子。
等这么久叶子不会老么?
恰恰相反,等到第四片叶子冒出来,第二叶也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嫩度也是恰到好处,这才是正好采摘它的时机。而且采摘茶叶也有黄金期,一般都在谷雨后10天左右,过了这个时间,气温开始升高,茶叶也会加速老化。但是采摘的过程也耗时耗力,采瓜片需要非常小心,要轻捏叶片采下,既不能破坏叶片完整,也不能弄断枝干。就算是熟练的采茶工,一天也不过采摘4~5斤的茶叶。
第三、四叶也是不会就这么丢弃的。等到第二叶采摘之后的两三天,第三叶也可以开始采摘,然后是第四叶。因为二叶极为稀少,一根茶枝上也不过六七片,所以按照茶农的说法,只有第二叶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瓜片”,第三、四叶一般被称为“梅片”。
瓜片的制作工艺也很复杂
虽然和平常绿茶加工工艺一样都是杀青、揉捻、干燥。但是每一步也有瓜片自己的特色。
在杀青阶段,瓜片分为生锅和熟锅杀青。生锅杀青的温度在100-120摄氏度,主要是为了降低含水量。
等到生锅杀青把含水量降到60%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熟锅杀青了。熟锅的温度主要在70-80摄氏度,主要是再进一步降低水分和定型。通过茶把子(大多用竹丝编成,类似于小扫帚样子),把茶叶的两边向内折,形成瓜子的形状。熟锅的难度很高,不仅要把温度把控地丝毫不差,还要在翻炒揉捻的过程中把茶叶定型完整,让茶叶进一步散发茶香。
等到含水量降到35%左右的时候。就要起锅进行干燥了。
瓜片的干燥烘焙分为三个阶段,毛火、小火、老火。三步干燥烘焙,最终使瓜片的含水量降到6%左右,4~5斤的鲜叶也在这一个星期的制作下,变成了1斤如瓜子般小巧的干茶。
从采摘到最终的干茶,瓜片的每一步都伴着辛苦的汗水和不眠的劳作。正是茶人们经验和时间的累积,才做出了如此好喝的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