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是人口大省,所以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们来说,分数就像你的生命线一般重要。
甚至它就刻在你的脑门上,全班差不多七十个同学,大家彼此学习好坏都互相了解的清清楚楚。学习成绩大约是当年学校人际交往中唯一考量的因素。
没有人关心你的品德怎么样,是不是乐于助人?是不是团结友爱?成绩是唯一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
就像现在找女朋友一样,如果你没有一个美丽的面庞,根本没有人愿意去花心思挖掘,你是不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有段时间,我成绩下滑,被班主任叫去谈话。我们就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一起看着窗外,他指着操场上的同学们对我说,你看他们,学习好的跟学习好的一起玩,差的跟差的一起玩。
你看你再不努力,就得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在一起了。
因为从小的教育便是如此,所以,成绩对于我们来说,要么是骑士的桂冠,要么就是犯人脸上的刺青。
自然同学们之间相处便也区分得清楚,两边的互相交流,言语之间就会出现“我们”与“你们”之分。
所以从小孩子便是如此,人和人相处的圈子,必然在当时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里,这些能和谐相处在一起的人,必然拥有相似的属性。
这个怪圈总是在一定的时间里牢不可破,除非有新的大家都认可的衡量标准进入。
长大后,发现成人的世界里,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只是衡量的标准换了而已。
远方亲戚一个阿姨,老姐妹两个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后来这个阿姨嫁给了城里人,脱离了农村的生活,而且日子过的有声有色,算是我们那边的小康家庭了吧。
但是,她的妹妹却一直在农村,嫁人后生活条件也不太好,慢慢的两家人的经济差距就越来越大,一母同胞的姐妹两个也渐渐疏远起来。
曾经,有邻居跟这个阿姨聊天,说着你妹妹不农忙的时候你邀请她来家里住两天,也叙叙姐妹情,因为老母亲也不在了,你们不得互相照应一下嘛。
这个阿姨回答说,以前也约她来过,可是她来了后看见这里什么都好,再一回家更感觉自己过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后来也便不约她过来了。
成年人的关系维系起来,似乎以金钱作为标尺会更普遍一些。哪怕是一母同胞,竟也可以因为经济条件悬殊慢慢淡化为路人。
朋友间更是如此,曾经有人说,朋友的“朋”两个月字代表着月薪,意思就是说月薪匹配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开始听着很荒诞,但慢慢发现,很多情况下竟然是对的。
夫妻关系的维系,也是如此,两个人从二三十岁结为夫妻,必然要经历人生后半场漫长的路途,而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必须共同成长,一直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感情才得以稳定。
经济方面亦是如此,讲求男女平等的社会,两人各自经济独立才能避免在家庭中有人处于弱势地位。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势均力敌的,不然,一个会在不知不觉中抛下另一个。
处于不对等关系中的双方在一起互相都是痛苦的,你想要结识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样的关系网,首先自己要达到如此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