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人其实很容易收到愚弄,无论这种愚弄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还是偶然出现的环境因素。人类的感知系统会产生偏差,对事物进行误判,人类的大脑在一定程度上会失灵。
皇帝的新衣中,皇帝受到手下大臣和平民的影响,以为自己穿了一件美丽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受到别人的赞美,就果真以为自己穿了新衣。
皇帝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吗,是有意识到的,但是周围人精心的设计让他以为自己穿了新衣,他的大脑受到了欺骗。
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也是如此,当说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成了事实,即便这个“事实”是不存在。
1
人类大脑的误判源于感知系统的错误。其实大脑是可以感知判断一个事物的,但是感知不太精准,往往需要借助对比才能有明显感知出来。
心理学家通常做的一个实验就是让学生把左手放在冷水桶里,右手放在热水桶里,然后再让他们把手放在一个常温桶里。温度计的统计是不会出错,但是左右手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一个觉得太冷,一个觉得太热。
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对比出现来混淆大脑的认知。比如那自己最好的一面与别人最差的一面对比,这就会让人有典型的误判心理。
反过来也说明大脑的感知系统并不是完全准确的,相反,很容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想要减少误判,就要提高感知能力,在面对对比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下。
2
这是一篇查理芒的演讲稿,篇幅并不长,但是里面涉及的内容却更加简洁,里面一共列举了25中会误导人的心理倾向。同时也写到了如何避免这样的误导倾向。
比如奖励和惩罚倾向
联邦快递为了保证货物准确无误快速的送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将连夜将货物搬到飞机上,但是工人的工作是按小时计算的,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很多工人积极性不高,延误时间,后来在改革中,直接将小时计费换成了按班次计费,果然这样的效率高了很多。
马克吐温的那只猫也一样,那只猫被火炉烫过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坐在火炉上了,不管火炉是热的还是冷的。
我们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谚语。这都是惩罚倾向。
3
美国的大能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如果你想成功的说服某人,那么你就要在诉诸以利益,而非理性。”当然,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却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诉诸以金钱,有些人诉诸以理想,有些人诉诸以正直,详情请看《鬼谷子》。
当然,这句话旨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考虑动用激励机制的时候,就不要考虑其他的因素。”
事物都有两面性,激励机制虽然能够解决懒惰和低绩效的问题,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他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之一就是“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有的人因为教育而变得道德高尚,而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他可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以便让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会寻找借口。
某个公司的销售人员发现售卖旧机器的提成比售卖新机器的提成更高的时候,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回报,通常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选择出售旧机器。在很多行业中也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售卖高利润但是效果差一些的产品与售卖低利润,但效果好的产品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
4
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无处不在,这也造成很多不一样的情况。
比如有无底薪的人员,无底薪的人员,纯靠销售收入提成为了生存,更难保证不做不道德的事,但是,往往是这样无底薪的人,他们的工作绩效会比有底薪的人更加突出,这也让企业在制定绩效的时候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同样,我们也能想象的出为什么老板与员工在工作上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老板就是没有底薪的销售人员。
当然从收入定律上来看,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服务对象的数量和质量,老板与员工收入的不同也是如此。
激励的手段有很多种,金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但是他并非是唯一有效的奖励。人们会为了性、友谊、伴侣、地位和其他非金钱的因素而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有一个故事是祖母的规矩,讲述的是小孩子不喜欢胡萝卜,只喜欢吃甜点,为了让孩子们乖乖吃胡萝卜,祖母就定下了一条规矩,只要先把他们的胡萝卜吃掉,接下来就能得到甜品的奖励。
因为即时的奖励是最有效的,因为人们的内心总是渴望即时满足,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人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但是一段时间没有达到就很容易放弃的原因。
在讲稿中查理总结了25种倾向,这里只列举了1种,人类的大脑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他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事物产生误判,想要摆脱这种误判,提高自己的认知力,或者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了解这样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