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看电视,看见男女主角吵架分手后,女主角哭得撕心裂肺,我就觉得很奇怪。
只是不再一起了,自己没缺胳膊缺腿的,为什么要哭得这么伤心呢?
听说女性是感性动物,大抵我是男孩子吧,脑回路不能理解这种苦痛。
直到我朋友失恋的那一天,凌晨三点敲醒我家门,在我怀里哭了一夜。
她还化着妆,眼泪晕开了睫毛和粉底,身上的香水味似乎也飘散出奇异味道。
一部分弄脏的眼泪伴着嘴唇抽搐滑进嘴里。
我想提醒她,又于心不忍。空荡荡的房间里,她的哭声就这般漾开,撞到墙壁反射回来,每一丝痛苦都在这来来回回中被放大。
她哭得是如此伤心欲绝,以至于我的心都跟着颤动。
在某一瞬,我是真的感到心痛,就在心脏的位置,一种真实的痛苦猛然揪住我。
从那一刻起,我听懂了她“XX伤害了我的感情”,“XX伤透我的心”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2、
第二天的阳光折射进我的屋内,洒在窗边,她哭得倦了,睡着了。
我小心翼翼地拨开她,去到书架前抽出几本书来翻看。
以前我不以为然的东西,原来是真的。
当我们说心痛时,心真的在痛。
她昨晚某一刻说她很痛苦,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是在这之后,她哭得更伤心了,仿佛要将整个情感呕出来。
我相信她的很痛苦是真的,因为我们内心的想法对疼痛的影响非常巨大。
科学研究发现,只是自己预感会很痛,就足以让人们感觉到比原来强烈得多的疼痛。
这种痛苦,和被打一顿的痛苦同样真实。
我们对痛苦的情感——而非痛苦来自哪里,比如说脚痛、胃痛——是由大脑的前半部分的背侧前扣带皮层和前脑岛两个脑区来做出反应的。
例如神经外科医生会实施一种名为扣带回切开术的手术。医生会把一部分背侧前扣带皮层切除或者隔离开。
做过这种手术的人仍然会感觉到痛,也能说出哪里痛,有多痛,但是他们这种痛已经不让人悲伤,也不让人厌烦了,甚至不感到焦虑了。
如果是那女孩做了这手术,她就只能漠然地感到心脏在隐隐作痛,明白是分手导致的,却再也不会悲伤、难过了。
或许她会心想,痛就痛吧,不过是分手罢了。背侧前扣带皮层切除的人,不会再对痛苦做出情感反应。
好在她的大脑完好无损,所以她越感到痛苦,背侧前扣带皮层就越活跃。
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和他的同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社会痛苦和物理痛苦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利伯曼得出结论,物理痛苦和社会痛苦共享同一个神经机制。
分手这种痛苦,是包括在社会痛苦里的。
心痛不仅仅是形容,是实实在在地被撕裂着。
若是如此的话,那么吃止痛药是能令她心痛减弱。
她醒来的时候说心已经碎了,还能不能拼好,没等我回答她又哭了,问我能不能给点安慰。
我心想正好,于是给她两片止痛药,她却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说那个渣男带来的伤害怎么可能靠止痛药平复。
然后她走了,止痛药没吃成。
3、
后来的许多日子,她常常来找我,聊一聊以前的感情,聊一聊现在的看法。
她常说不知道怎么就眼瞎了会喜欢他这么久,明明是个很糟糕的人。
这是她的原话,我那时想这句话挺日式的。
她说,前男友爱攀比爱装逼,当初竟把他的这种德性看成是有上进心、有进取心。
其实她不知道,“人们经常以积极错觉来判断自己的爱人,尽可能地用积极眼光来描述情侣。”
我很早以前就告诉过她,她的男友是不装逼会死星人。
插播一段她前男友的事迹。一次我们路过停车场,她前男友看到一辆兰博基尼眼睛都移不开了,注意到周边没人就把手放在门把上做开车的姿势,让朋友给他拍照,然后把这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去了。
我是觉得比较羞耻,也能一定程度看出这人的品行。她则认为这是有理想的表现。
她当然不眼瞎,不会忽视男友的真实缺点,只是认为这些缺点不那么严重。
研究亲密关系的学者发现,满意的夫妻都认为伴侣的缺点是局部的、有限的瑕疵,远不如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有影响力。他们会将伴侣理想化,积极地评价对方,甚至比评价自己更积极。
当然,每个女孩都有个白马王子梦。她最初幻想着男友是光彩照人的。
然而事与愿违,她男友随性、邋遢、大男子主义,经常说一些装逼的话。
在朋友面前,她不好意思承认,或是不想承认,总说她男朋友有虚构出的优点,比如勤奋、聪明、有创造力等。
可惜“硬要自欺欺人,在伴侣身上虚构出令人期待的品质,结果注定是要幻想破灭的。”
后来的一次我们去公园爬山,站在山顶的刹那她忽然失神了,过一会语带哽咽地告诉我,她感觉前男友就站在她背后,抱住了她,回过头去却什么也没有。
她沉默了一会,靠过来想从后面抱住我,被我闪过去了。
我说,这种事终会过去的。
我不是故意要闪,是想到了以下科学事实,怕她打断我的思绪。
我们关于对方的记忆会慢慢消退,慢慢不再左右情绪,变得就像好久好久以前发生的事情。
她还是一个人面对的好。
因为偶尔,在独自一人的床上、在地铁里、在回家路上,会想起对方的好,对方的坏,会被汹涌的情绪占据。
刹那的恍惚过后,生活依然是当下的生活。
只是与那个TA,注定渐行渐远,直至岁月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