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豆瓣评分是8.5分,它是古典老师的经典,他的第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我还没看过,我也经常看到各大公众号在强推这本书,它也被我列入2017年的清单里面。《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是一个看似和“我是谁?”一样神秘的问题,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当然,不是读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以后,马上就看见了自己生命的种种可能;就像不是读了《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以后,你就成为了最好的教师一样。任何他人的经验,是不能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直接兑换价值的。我们只能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寻找能触动自己的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揣摩去实践,且不断的根据自己的特性和进程适时调整,才能受益匪浅。更甚至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一点也不适用自己,只是打通了我们思维,进而脑洞大开而已。
时代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可能的生活方式,微博微信让我们能和关注的人事物近在咫尺,我们仿佛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命。但同时,现实越来越逼仄:高竞争的工作,拥挤的交通,高昂的房价,在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日子里,哪里有时间好好生活?人的能力、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约束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实现无穷多的欲望,更何况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欲望的膨胀。所以,在开始行动之前,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是想要名望的高度、专业的深度、人生的温度还是涉猎的广度?很多东西,例如更大的房子,更高的title,更漂亮的妹子,更响亮的名号,并非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些不过是在“大家”眼中看起来还不错而已。我们真正的需求,也许很简单,可以是一个有着多种技能的踏实苦干的普通人,可以是一个温柔贤良的全职主妇,可以是一个够吃够花的自由职业者。真正理想生活的模样,是让人舒适的,想起来就温馨的,并且令人满足的。是一种在家庭、事业、自我之间良好的平衡。理想生活的模样是由你自己说了算,别人再多的指点都不算。理想生活的模样就像一把衡量的标尺,在每一次面对选择的时候,可以用它量一量。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哪些更新:
1、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就拿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来说,我的前半生成为很多女性朋友讨论的话题,朋友圈、微博各式各样的评论也让人不断的思考。虽然我没有看电视剧,但是我也粗略的看了一下那些来自公众号有关剧情的观点和看法。全职主妇、出轨、小三是整部电视剧的关键词,其实从女生的角度来讲,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生活挫折,或许就是这本书所说的没有成长为自己的模样。看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我知道了三种人生策略:遇见,定位和创造。遇见,你可以随心所欲,潇洒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遇见更多的人,碰到更多的事,让每一天都不同,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遇见。无论遇见好的亦或是不好的,感谢这份经历让我们成长。定位人生的人远远比遇见人生的人更有自控力,也很受老一代人的推崇。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在每天升级:因为喜好,能力或者眼界的扩大:几年前感觉心仪的工作不再合适;几年前预定好的TA似乎也不再是从前…回顾过去,自己五年前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到今天似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目标。虽然定下来会让我们安心,但是这就是一个“定不下来”的过程。在这个“定不下来”的年代,人生不应该是规划出来的——规划意味着你的人生有一群“专家”比你更懂。在这个定不下来的时代,修炼和创造人生反而成为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所以,成长成为自己的样子。什么是自己的样子?“自己的样子”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且实现它。为什么是成长?成长意味着这并不是一个“发现”或者“碰见”的过程,成长是一个自我探险的过程。
2、你要鱼还是要熊掌
要鱼或者熊掌,每天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没有对或者搓,只是个人选择罢了,只要你是觉得这样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正如书中所说:当你决定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确定了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值得”做得;当很多事情都值得做得时候,你必须选出“最值得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而跟着你的价值观走,你就会找到你想要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在晒的时代,打开朋友圈、微博、网页,到处都是谁谁谁去旅行了,谁谁谁有买不完的名包和名表,谁谁谁有着年薪百万的工作,然后流着口水羡慕着,心里却对社会不公、自己境况感到愤恨,接着觉得全世界人的生活都好过自己。但是,如果给你的是一道非A即B的选择题,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能拎得清了。打个小小的比方,假如我爱旅行,做旅行记者或是旅行体验师是我向往的职业。但我还是做着秘书的工作,每年长途旅行两次。因为旅行对我而言,是调料品。它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不可能生活在没有调料品的世界里。可是再重要它也不是主食。好的,如果我一年365天都在旅行,那么我必然要放弃每月都有工资打到账上的安全感,我必然要放弃和家人温情的时光。我愿意拿它们交换吗?我不愿意。就是这么简单。我不能缺少固定物质给我的安全感,我不能缺少家人的陪伴关怀,旅行对我是很重要,可以说是我个人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但它毕竟是调料,不是主食。可能这个例子是旅行,所以大部分人都能拎得清了。但是下回你再看到别人戴着名表、穿着红底鞋、背着LV满世界转悠的时候,估计你还是会发出“生活好不公平”的感叹。但是你要想,你为了你认为最重要的某些东西,才放弃了一些东西。我越长大,越喜欢“中庸”这个概念。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不论工作、生活、家庭、玩乐,就是要那么刚刚好。平衡了就恰到好处了。正如我现在,工作日白天就安心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撰写新闻稿,按照上级要求修改汇报材料,工作日晚上就去打球跑步给学生上课,而周末就做做近期的旅游计划和攻略,自己做饭、摆盘、给做饭成果拍美美的照片。锻炼、上课、做饭、拍照,我把我喜欢做的事儿安排到我工作之外的每个时间里,我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窝在床上看一天美剧。但是我之所以有这些在他人看来无比艳羡而充实的时光,则是我用自己工作日的认真工作换来的。你只看到我健康向上充实的私下生活,却忽略了我每周一到周五辛勤的投入。没有了工作带给我的固定物质的安全感,还谈什么兴趣呢。毕竟,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生活,总是要平衡的。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心得与感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进步,更好的成长。我是梦婷,谢谢你耐心读完我的文章。期待认识爱文字爱记录的你,与我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