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典有一段时间对九大行星和月球特别感兴趣,总爱听相关的节目。今天带他实现了参观天文馆的心愿。
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目前仍是大陆唯一的大型专业天文馆。1957年9月建立。现分为A、B两馆。我们先参观了B馆。
B馆的建筑很有特色,从外面看,入口处的凹处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个被陨石砸开的坑。内部展厅有三层,一层和负一层分别有月球厅,太阳厅等三个科普厅;二层有宇宙剧场,4D剧场和3D剧场3个科普剧场。
一楼的展厅给我的感觉就是科技含量高,信息量超大,烧脑。月球厅里有关于陨石,探月设备的介绍和实物展示。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我没写错,是八大,而不是九大),除了有对每颗行星单独的文字介绍之外,每颗行星旁都配有一架望远镜和一个排球大小的“篮球”。透过望远镜,能够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那颗行星的样子;旁边摆放的“篮球”,则是以地球为基准,按照比例对各颗行星质量的模拟。不得不说,天文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除了文字和图像介绍之外,各个展厅都有相应的仪器或游戏让参观者体验。这点让普通参观者很受益,毕竟大部分参观者都不具备专业的天文知识。体验和游戏,科普的同时培养兴趣。
月亮厅里还有很多关于星座的介绍。原来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二星座,天空中还有很多其他星座。这些太烧脑,我基本不懂。但闪着点点星光的深蓝天空真的特别美。
太阳厅和负一楼的展厅(不记得名字了)的专业性极强,信息量极大,不具备一定的天文知识,估计走一遍也不会有太大收获。就像我们。走马观花一遍,我唯一有印象的大概就是一幅关于宇宙140亿年演变的浓缩史。
一楼的大厅中有一个望远镜展览箱,详细介绍了望远镜的诞生及发展。旁边有三架望远镜供参观者实际体验。在这里,我和典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摩擦,这也成了此行我心里最大的遗憾。是我的错。至今想来,还觉得对不起他。情深不寿,适用于任何一种关系。我觉得我不能对当妈这件事太投入。除了妈妈,我还是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自己……
接下来去的宇宙剧场是全天参观的亮点,剧场观看短片《迷离的星际》是我们一家人(包括最小的观众橙子)都非常满意的一部分。剧场内安装有特殊的船舱式动感座椅,沉浸式的球幕画面,全三维,全特效。有了这样先进的设备,配上音乐,观影时有一种乘坐宇宙飞船的惊险刺激。短片《迷离的星际》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导演。在22分钟里,我们“乘着”飞船穿梭于星际空间,见证了恒星的生老病死,享受着穿梭于星辰的旅行。从地球上观看静谧唯美的星空,潜入海底追逐史前海洋古生物,咻的一下,钻出水面,飞入太空。新生恒星推开尘埃发出第一道光,星云如绚丽轻纱一般扑面而来,到达生命最后一刻的恒星爆炸,发出璀璨耀眼的光……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终有一天会和其它恒星一样爆炸,消失于这个宇宙;我们生活中肆意使用的一切自然资源,无不来源于星际,又终将归于星际……给人绝美的享受,又引发人的思考。这个短片,是我看过的最美的一个科普短片。看完我也许不知道星云是怎样形成的,但如果可以,我还是宁愿花更多的钱,静静地躺在座椅上,再看一遍那深邃的星空,绚丽的星云。很遗憾也很幸运,这个剧场内禁止拍照和录视频,所以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就让我们用心做底片(文艺得让我自己起一身鸡皮疙瘩),在心里留住那些美好的画面。
参观A馆时已过了中午一点,典典已经有些疲惫,所以走得比较仓促。A馆是天文馆旧馆,科技性没有B馆强。展厅西侧,展示的是2017年中科院的主要科技成果,从航天到航海,从农业到能源,从环保到医学,匆匆一瞥,让我对中科院肃然起敬,也发自内心觉得,我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强国。
东侧的展厅里的文字对我来说是天书。关于星座和星宿的介绍,估计我花三年时间也学不懂,因此不敢妄加介绍。
精力不济,草草走完A馆,我们的天文馆之行就结束了。回到家细查,才知道我们错过了非常精彩的天象厅。留下一点遗憾也好,下一次再去。此行的初衷是让典典开阔眼界,加深他对之前感兴趣的月球的了解。但结束以后,觉得这个目的并没有达成,可能因为年龄太小,常识储备不够,典典并没有从中感到非常享受,反倒是我,收获颇多。也许下一次,等他再长大一些,我还能跟着他来蹭一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