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双十一了,电视上、网络上、地铁里、公交车上.......各种宣传手段公共交通上都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了,没有办法逃避。朋友们聊天都是“今年双十一打算买点啥”,连女儿都在提醒我“妈妈,双十一你加购物车了吗”。从2009年的销售额0.5亿到2016年的1207亿,全民购物的劲头,生生把一个单身狗们的寂寞节日,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狂欢节。
可是,全民狂欢下,有多少糟心的经历呢?记得五年前,第一次参加双十一活动的我,熬夜等到零点,兴奋地按下终于变成红色的购买按钮,却等到了网络崩溃的页面。退回,再买,反复操作下,还是流泪的小人告诉我网络不给力,折腾了半个小时,终于可以顺利购买了,我心仪的棉袄颜色已经没有了。带着遗憾愤懑入睡的我,第二天一早还是赌气买了个其他颜色的同款棉袄弥补心灵的创伤。可是,等待收货又是漫长的考验,爆仓的消息不时传出,快递成了慢递,终于收到货时心里的期待已经转化成了无奈,心心念念的棉袄也没有那么迷人了。因为太重,那个棉袄很快被打入冷宫,最后成了捐助衣物。
在商家和物流等配套措施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双十一的狂欢无法应对大客流的考验,就注定烙印着众多瑕疵,带给消费者巨大的失望和无奈。
第二年,为了参加一家羊绒店的买减活动,我费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左算右算,凑单买了好多不需要的衣服,浪费不少。更别提贪便宜给女儿买的鞋子她不喜欢,一直闲置着,也是费钱费地。而到了双十二,同样的宝贝居然还是参加活动,只是比双十一贵一点。甚至比双十一还便宜,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还有诸如砸冰块赢红包的活动永远轮不到你砸开,宝贝价格明降暗升等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有做过淘宝的好朋友告诉我,商家年底清仓的压力很大,所以更接近年底的双十二有可能价钱更低。而各种猫腻更是验证了那条俗语: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去年,涉及双十一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这些,也造成双十一购物潮后出现退货潮,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了买家和卖家双输的局面。
到了今年,我已经没有太多购物欲望了。节日促销,不过是把平时的购物欲望集中在某一天释放,再加上刻意营造的氛围促使人非理性消费。看清楚了,就不会掉进陷阱。而今年的攻略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预售、红包、潮流盛典、会员特权、返现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其中红包就有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等十种之多,名目繁多的规则更是让网友叹息“当年没学过奥数,今年过不了双十一”。自知自己数学不好的我,彻底放弃了参加各种活动的打算。
平静地对待双十一,理性消费,不被促销打折冲昏头脑,这才是正确面对双十一的态度。今年双十一,我们不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