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这个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多次出现的字眼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注定的命运,无法逃脱;相悖的命运,被迫接受;愚人的命运,无可奈何。小说对人物命运的叙述精妙无比,读者或紧张,或扼腕,亦或啼笑皆非,只得硬着头皮接受作者刻下的,愚人的命运。
不妨说说这些角色。他们就生活在茫茫人海,随处可见。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下千万人所背负的天定命运。
克劳德。血肉之躯,深爱着弟弟与她,执着于得不到的爱,会求知,会嫉妒,愿流泪,愿乞求。这怎不是个“普通人”?
艾丝美拉达。天生丽质,单纯善良,爱得失去理智,终又被爱所伤。能强硬,能羞怯,会害怕,会服软。这怎不是个“普通人”?
卡西莫多。生得丑陋,心地善良,忠于所爱,付出一切,却仍一无所有。被辱骂,被背叛,为正义,为自己。这怎不是个“普通人”?
那他们的命运呢?巴黎城内的千万生灵,他们的命运如何?
当真身处“愚人国度”!
最痴的爱上最浪的;最阴的爱上最阳的;最丑的爱上最美的。他杀了深爱的;她死于深爱的;他误了深爱的……
在乞丐攻打圣母院的时候这种愚人的命运更是达到高峰。
愿用生命营救艾丝美拉达的两队人却互相中伤。诗人害了救命恩人。诗人得到渴望的艾丝美拉达的爱时,却爱上了一只母羊。母亲一面用最谦卑的姿态乞求上帝归还女儿,一面在女儿经过时用最恶毒的话语诅咒她。母亲囚禁了自己的女儿,母亲将女儿送上绞刑架。
他们反抗了。可又有什么用呢?艾丝美拉达就是要死,克劳德就是要被背叛,卡西莫多就是得不到爱,诗人就是要潦倒一生……
这便是命运,愚人的命运。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这是千万人的悲剧。
雅克宾执政,巴黎在血色中浸染。人们频繁地路过广场正中的绞架,穿过刻满血痕的刑场。心情从惊慌转向病态的期待再至麻木。绳索升起又降下,市民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挂上。人们于是恐惧。这绞架还真是说上就能上,看你吃的好了点就说你是皇室。看你满口脏话顶撞了哪位官员,便又说你是皇室。手指一点、一拽,一条人命便丢了。后来,人们互相赌着生死,每天像看戏一般看着人来人往。“瞧,这有人等着判刑呢!我们不妨过去说几句,做个证,让官员早早将他判死得了。”“也不管是真是假,反正骂几句泄泄前日的委屈也好!”再后来,人们路过绞架便暗自忖度着:“恩,什么时是我?或许是下周吧,这周死的人太多了,他们忙不过来。不,或许是这周六?碰巧有个大集市,看的人多,死的人自然也多。罢了,家里五口棺材今晚就能做好。”人们看着身旁的人一个个上去,自知无力抵抗这神赐的“命运”,便也只得从了。安慰几句“此世多磨难,来世毕有福”,也就安心的去了。
这书中角色不也如此,看着亲人爱人死亡,等待着自己的死亡。看着他人被命运所降,挣扎几下,最终也跌入量身的蜘蛛网。
不过,说了那么多,我仍是不信命的,总觉得“这就是命啊!”是一个万用的借口。书中“天定胜人”的观念我无法苟同,虽然命运的弄人确实令我深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