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天大的责任

              作者:赵文强

       母亲河黄河在中原腹地蜿蜒东流,一路汹涌奔腾,锐不可挡。

  在黄河北岸,从2008年初到2014年末,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支行基层一线的“三农”客户经理张建设,每天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迎着旭日出发、顶着烈日进村、就着灯光作业、戴着月光回家,日日奔波在孟州市赵和、谷旦、城伯3个镇的90个行政村,电车换了3次电瓶2次轮胎,累计给农户送去“小额贷款”11290万元,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被当地农民亲切地誉为“财神爷老张”。

  张建设于2011年至2014年被河南省分行评为“四无客户经理”,被河南省金融工会评为“河南金融系统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16年4月张建设又荣获河南省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南省农行系统“双十佳”先进个人,被农行河南省分行作为“三农”业务先进代表在全省农行系统做巡回报告。

  2017年9月张建设又接到了奔赴孟州市最偏远的赵河镇坡掌村,开展81户贫困户的对口扶贫工作任务。张建设通过走访,很快确立了发展光谱发电项目支持贫困户脱贫的工作思路,并着手调查,实时发放贷款。这个昔日“三不管村庄”如今熠熠生辉,靓丽在孟州大地上,并受到当地扶贫部门的高度赞扬。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行长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听了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工作介绍后,不由得感叹道:在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一定有很多艰辛的故事。

         一

   张建设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想要致富,我要帮。同时,我又是农行的一名员工,把国家的钱管好,这是我天大的责任。这,就是张建设心中永远的追求和信仰。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黄河北岸,距离黄河十几公里,北依太行山,地处中原经济区腹地,面积541平方公里,四季分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是河南省30个经济强县之一。孟州市支行“三农”客户经理张建设分管的农户贷款区域分布在孟州市从西北部到东北部的赵和、谷旦、城伯3个镇的90个行政村。这些行政村,坐落在孟州市的北部,自西北山坡丘陵往东渐渐趋向平坦,连绵长达30多公里。

  中国农业银行吹响“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号角,要求加大“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的资源投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拓宽“三农”金融服务渠道,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尽快组建专职“三农”客户经理队伍,快速推进“三农”信贷业务。时任孟州市支行行长的周保成,面对“蓝海战略”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新形势,深深地感到这项任务压力之大、人手缺少,“三农”贷款不仅要投放,还要对质量负责。

  时年42岁的张建设,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当时张建设的岗位是押运员,这项工作他已经从事将近3年时间。张建设多年从事押运工作,渐渐地与银行业务越来越疏远,就连使用电脑打字、做表格都难以胜任。有人甚至说:“使用张建设作为客户经理,不中!他干不成,还会影响农行形象!”但是“三农”信贷业务不能犹豫,更不能彷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周保成抱着“让他干干试一试”的态度,批准了调用张建设为“三农”客户经理的报告。从那时起,张建设成为孟州市支行“三农”客户经理队伍中的一员。

  张建设踏进“三农”客户经理队伍后,就如一个刚刚走进校园的小学生,谦虚而又紧张地跟着老师刘红旗学习信贷基本制度、“三农”业务和《中国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专业知识,耐心地随着老师王国亮学习操作信贷基本业务。那个时期,张建设在单位上班时“啃”书本,下班回到家里背条文制度,还把重要制度框框摘抄下来,悬挂在卧室床头柜的台灯上,睡觉前反复翻看颂背。就这样,张建设依靠几个老师的手把手、面对面地培训教育,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曾经的“门外汉”逐渐变得对信贷业务熟悉起来。起初,张建设跟着老师一起下乡做业务,“比猫画虎”。三个月以后,张建设开始独立操作信贷业务,成为孟州市支行“三农”客户经理小组中的一名称职成员。

  张建设成为一名在当时农村农民眼里的“三农”客户经理,并没有丝毫的侥幸和松懈,而是时刻回忆着心中那个时时处处启示自己的一句话: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想致富,我要帮;同时,我又是农行的一名员工,把国家的钱管好,这是我天大的责任,一手托两家,哪一家都轻不得。

  张建设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为“三农”贷款的第一关是“调查”环节,只要调查工作尽职尽责尽心无愧,“三农”贷款的风险和隐患就会基本杜绝,同样也会给真正需要“三农”贷款的农户带来福音。

  张建设结合自己的“三农”信贷业务实践,总结出一套贷款调查“一问二看三算四避的四步工作法”:一是问,侧重问贷款申请人的人品。发放贷款以前,张建设总是会先以第三人的身份,暗访贷款申请户所在村的村委会干部和部分村民,听干部群众对贷款申请户的客观评价,衡量其人品、信誉和家庭实力,做到人品不好、有吃喝嫖赌、欠债不还、好吃懒做、有家经常不归等情况的,一律不予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谷旦镇薛村薛某平时喜欢打麻将赌博,想申请贷款,申请书写明为种植果树。张建设进村后先后询问5个本村农民关于薛某的情况,这5个农民都是遮遮掩掩,表示不了解、不熟悉这个薛某。张建设于是断定薛某的人品值得怀疑。张建设接着约见该村村支书,反复询问,才得知薛某确实有不良嗜好,无正经职业,张建设最终否决了薛某的贷款申请。二是看,侧重看贷款申请户所经营的行业。张建设坚持做到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行业的贷款不放,风险大的行业,没有低风险行业客户交叉担保的不放。城伯镇镀锌专业户王某,赵和镇鞣革下脚料熬皮专业户丁某和山梨木烧焦炭专业户邓某,谷旦镇熬硫磺专业户张某等,虽然当时经营项目效益高,也符合三户、五户联保等条件,但是因为其生产行业严重污染环境,张建设心系环保,极力回避向这些生产高污染、经营高风险的客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三是算,注重贷款申请户经营规模与申请贷款额度相匹配。城伯镇城伯村农民蒋某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向农行提出了10万元的贷款申请,用于购买粮种和化肥。张建设根据当地种子、化肥的价格和每亩需求量,严格测算其资金需要量,将其贷款额度控制在3万元,算得这户农民心服口服,打消了其原有的贷款到手后挪作它用的想法。四是避,就是合理规避高负债客户。张建设按照上级行的规定,对贷款农户的资金需求制作一个计算公式:某贷户贷款额度与流动资金之比,小于等于50%。谷旦镇洪沟村养猪户洪某,养猪规模在100头左右,已经在他行贷款10万多元,并为其他养殖户的10万元贷款提供了担保。洪某又来到农行申请小额农贷5万元。张建设利用负债比公式,经过测算,认定该养殖户的负债比高,就将其婉言拒绝。该养殖户洪某也被张建设说得心服口服。

  张建设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三农”贷款业务。六年间,张建设累计调查发放“三农”贷款3480户,没有一笔形成“逾期、欠息、违规和不良”,在河南省农行系统绝无仅有。

  时任孟州市支行主管副行长辛利成这样说:“放款十户百户容易,放款超过千户很难;贷款一年不逾期欠息容易,贷款三年五年后不逾期欠息则更难!张建设多年来在贷款调查环节严防死守,一以贯之,他的业绩取得也是必然的。”

          二

   张建设常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基层营业网点组织存款很不容易,如果我们客户经理把贷款放瞎了,不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和一线同事,也对不起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关怀。

  在孟州市支行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高峰时期,张建设管理的农户高达700户,而且分布在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0公里的3个乡镇,加之基层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交通条件限制,对这些贷款客户的贷后管理显得捉襟见肘。张建设每次想到自己的贷款客户,如果哪个客户的情况近期有点儿生疏就感到不踏实,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坐直身子,快速回忆着这些农户的情况,并与自己掌握的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进行比照。如果发现风险隐患苗头,张建设便会骑着电动摩托车第一时间赶到客户那里,迅速采取措施处置化解风险。

  孟州市赵和镇司家沟村司大伟于2010年10月初在孟州市支行贷款3万元,用于水库网箱养鱼。当时,司大伟承包的鱼塘里库养着20000尾鲤鱼。可是天公不作美,2011年4月司大伟的家乡遭遇了罕见的旱灾,水库几乎干涸,上游水库水源补给也遥遥无期毫无希望,原有的30多亩水面剩下不足3亩。眼睁睁地看着半成品鲤鱼翻塘而死,司大伟紧急捞出鲤鱼变卖。可是司大伟销售不及,大批鲤鱼腐烂变臭,无法变现。司大伟心急如焚欲哭无泪。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建设立刻骑着电动摩托车来到司大伟所承包的鱼塘。看到满面愁容的司大伟,张建设一边安慰,一边拉着司大伟坐在鱼塘桥涵东侧的水泥墩上,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这时司大伟嘟囔着说:“早知这样,还不如我去给人家开大车,一年下来也赚几万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建设忽然有了注意。张建设对着司大伟说:“事已至此,我建议你把鱼塘用推土机推平,赶紧抢种玉米;之后,你有开大车技术,再找一份工作干,等到玉米成熟了,就这两项加起来,你们的贷款也就能还完不成问题。”司大伟有些犹豫,支吾道:“万一又下大雨,再把玉米淹死不是白白赔了种子和耕地钱?!”张建设说:“现在不能想那么多,只有孤注一掷,行动吧!”在张建设的催促下,司大伟抓紧雇来推土机和耕耙机,赶着时节补种了30亩玉米。

  秋收时节,烈日炎炎。张建设第二次来到司大伟的鱼塘,玉米已经成熟收割。黄褐色的玉米棒子在鱼塘北岸堆得像小山。张建设帮助司大伟的妻子撕棒皮,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汗水把白衬衫湿透又粘连到脊梁上。张建设第三次来到司大伟的鱼塘北岸,开始帮助司大伟一家晾晒去皮玉米棒子。第四次、第五次,张建设几乎每隔两天,就会来到这里帮忙。司大伟也被张建设的不离不弃精神所感动,说道:“建设,这个你还不放心?”张建设总是说:“我不担心,顺道来看看。”张建设咧嘴笑笑。

  张建设第六次来时,司大伟正在进行玉米打籽。张建设早有准备,把玉米收购商户刘建党一起请来,说服司大伟,把脱粒后的玉米一次性地出售给刘建党。司大伟按照张建设的意见,将晒干后的玉米销售给刘建党,得到玉米销售款29000元。司大伟又把自己打工赚到的钱总共30380元,一并交给张建设,用于归还小额农户贷款。这样,司大伟的3万元贷款本金和利息,终于得以及时偿还,避免了农户贷款的逾期和欠息。司大伟慨叹地说:“张建设几次跑来说贷款的事儿,脸都晒得黑油油的,咱不还农行贷款于心不忍。”

  孟州市城伯镇吴寨村李某于2010年在农行贷款2万元,用于其两个蔬菜大棚、一个小型服装厂的流动资金需求。在催收利息时,张建设发现李某染上了赌博恶习。一次,李某赌博输钱以后,竟然将一个蔬菜大棚抵押给了某信用社,另一个蔬菜大棚也抵押给了赌场上的一个债主,还把服装厂变卖给了他人。当时,李某的妻子和父母均表示以后不会再为李某承担贷款债务。张建设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紧急约见与李某互相联保的3家邻居和村委会干部,向他们进一步宣传农行的信贷政策。在张建设的紧急危机公关下,这3个联保户自愿代李某归还债务,并由村委会主任出具书面证明,将来由这3户李某的联保邻居向其追偿代偿债务。

  通过这两个案例,张建设总结出这样一条工作经验: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是可以教育的。相信只要用心做事,无论付出多少汗水,在汗水的背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三

    孟州市支行从支行行长、主管行长,到信贷部经理、营业网点主任和客户经理,都知道张建设在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准确把握重要风险点,确保将风险牢牢地关在信贷发放的大门之外。

  孟州市谷旦镇一名编制外镇干部古某,平时家里做烧硫磺和木板加工生意。2011年5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古某通过农行内部人员介绍,向张建设提出申请农行贷款5万元。当时张建设正在配合谷旦镇分理处开展“三农”贷款业务,负责人就把此事交给张建设办理。

  张建设接到古某的“贷款申请书”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申请表》后,即着手和分理处另一位负责人一起对古某开始进行贷前调查。通过张建设的“一问二看三算四避”“四步工作法”,张建设发现一个重要信息:古某贷款目的是归还某信用社的到期贷款,而不是“贷款申请书”上填写的“加工木板”。张建设立即停止贷前调查,遂作出了“不予贷款”的决定。当时,分理处负责人考虑到分理处营销小额农户贷款正在关键时期,还要依靠这位镇干部协调帮忙,私下劝说张建设:“降低一下标准,下不为例。”张建设回答道:“不中,弄不成!”“你咋这么死劲儿呢?”张建设嘿嘿一笑,说道:“制度是带电的高压线,我肉体无力抵抗。”后来古某来到分理处,当面对张建设说:“我找熟人介绍,你为啥不给面子?”张建设讲了理由。古某这时威胁说:“以后你就不出门?!”张建设说:“我堂堂正正,啥也不怕。”古某又说:“以后你都不到镇里去办事儿?”张建设回答道:“该办的办,那是我的事儿。”古某见张建设软硬不吃,悻悻地走了。

  2012年6月初,孟州市支行在谷旦镇禹寺村策划推进建设“信用村”,张建设被抽调到现场,作为驻村客户经理具体办理小额农户贷款手续。张建设进驻该村后,没有坐在村委会村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而是来到村里的大街小巷,走街进户,了解第一手资料。通过几个小时的走访了解,张建设知道该村5000多口人,经济基础较好,还兴建有几个村办企业,如配套石化企业使用的火花塞加工等,年盈利接近一百万元。当前禹寺村村办企业唯一的问题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

  6月13日,孟州市支行相关领导来到禹寺村召开现场推进会议,就小额农户贷款的投放问题进行协商。轮到张建设发言,他提出建立“贷款风险保障基金”,然后按照1:10的比例投放小额农户贷款,专款专用,不能挪用。张建设还当场谈了自己的观点:一是禹寺村基础好,村办企业多,小额农户贷款使用对象不多。二是建立“贷款风险保障基金”是上级行关于“信用村”小额农户贷款整体推进的有效管理手段,更是制度要求。三是对已经取得惠农卡、实行四户五户联保、确实有明确属实的贷款用途的农户申请发放。最后,在张建设的坚持下,禹寺村成立了10万元的“贷款风险保障基金”,并把资金集中在孟州市支行一个分理处管理。张建设按照制度规定,在禹寺村为32户农民办理了100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其中养殖户11户、种植户1户、养兔户3户、运输户8户,其它9户。

  张建设有一个个人服务承诺:廉洁、方便、快捷,做到“三不”:不吃客户一顿饭,不抽客户一包烟,不拿客户一分钱。2010年11月中旬,赵和镇范庄村从事汽车运输的李某,申请4户联保小额农贷。张建设通过调查发现该组联保户属于多人承贷一人使用,张建设立即中止办理贷款手续。随后李某多次上门送礼,其中一次在牛皮纸信封里装了3张购物卡,都被张建设一一回绝。张建设对李某说:“手续合法合规,不用你请客送礼,我也会立马给你办。可是现在我收下你的礼品,把贷款发放给你,首先是我对农行信贷资金的不负责任,其次也是你对我工作的不尊重,对我人格的贬低。”张建设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让李某只能知难而退,以后再也不敢给张建设送礼物办贷款了。

                        四

    7年的时间,张建设为3480户农民发放了11290万元的小额贷款。3480户,这个庞大数字背后蕴含着张建设每天要办理完毕1笔以上贷款手续,每天要走访3户以上的农户,每天至少要在乡村之间穿行60公里。

  城伯镇宋庄村的宋三成每次跟人们说起来张建设,都要翘起大拇指。

  今年43岁的宋三成,10年前从事车床加工生意,有了一点儿资本积累。2006年春节过后,素有经济头脑的宋三成假装学徒,前往浙江省沿海一家陈姓球阀加工厂打工。宋三成不仅打工赚钱,还利用工作之余给工厂老板擦桌扫地。宋三成的踏实肯干感动了陈老板。陈老板就把球阀加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宋三成。两年后的2008年,宋三成回到家乡宋庄村,利用自己的多年积累,投资13万元,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盖起了200多平米的厂房,购买了1台脱芯机、1台打孔机、1台精铣机,自制了熔炼炉、导流槽、滚筒等设备,雇佣5名中年劳力和5名中年妇女,开始了球阀生产和铸件加工。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宋三成的球阀加工厂遇到了资金紧张的压力。当时,张建设和同事一起正在城伯镇城伯村进行小额农户贷款宣传活动。宋三成知道后,心想:“咱又不认识人,人家不知道给咱不给咱贷款,净费事儿!”最后,宋三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跟张建设联系,申请贷款。张建设2天后来到宋三成的球阀加工厂。张建设看到厂子里堆积着褐色原铁、成袋的沙子、排列成行的磨具,还有高耸的熔炉和正在生产的脱芯机、穿孔机和精铣机,还有正在分拣打包准备外运的球阀成品,灰白色的牛皮纸外包装,码放得整整齐齐一人多高。张建设根据宋三成的球阀加工厂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建议宋三成联合3户农民担保申请农户贷款。宋三成于是联系本村养猪户宋金生、宋红光、宋三星3人,联保申请贷款。3天后,宋三成从农行拿到了3万元贷款。

  3万元贷款,对于宋三成来说,不算多。但是宋三成当时有了这几乎是救命的3万元,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保住了自己的商业信誉,得到了上游供货商的源源不断供应原材料——原铁。几年来,宋三成一直滚动使用着农行的小额农户贷款。现在,宋三成的球阀加工厂,投资规模200多万元,车间增加到1000多平米,脱芯机、穿孔机、精铣机各增加2台,工人达到50人,每年生产球阀500吨以上,年度纯利润达到40万元以上。

  现在,宋三成住着300平米的两层小楼,偌大的客厅和高档的家电,彰显着主人的富有和生活的殷实。宋三成每次提到张建设,就会不无赞叹地说:“人家张经理每次来到我这里,不进客厅进车间,边走边问生产经营情况,看看车间里的设备,跟工人聊聊工资收入,之后在笔记本上记记画画,就骑车走了,烟不吸,饭不吃,这样儿的信贷员到哪里去寻找啊?!”目前,张建设管辖的贷款户95%以上都住上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汽车,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而在谷旦镇洪道村养鸭户刘竹青看来,张建设就是一个工作狂,一个为了养鸭户不辞辛苦常年奔波城乡之间的大好人!

  刘竹青今年46岁,全家4口人,住在新蟒河东岸。2009年前,刘竹青依靠新蟒河的优势条件,在新蟒河西岸自家的责任田里,投资8万多元建起了3座养鸭大棚,1座育雏鸭、2座养殖成年鸭。当时,刘竹青的养殖场,一年出栏成鸭1万多只,利润5万多元。刘竹青盘算着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5月中旬,刘竹青联合其他3户农民,向张建设申请小额农户贷款4万元。3天后,张建设打电话通知刘竹青和其他几个养殖户到农行办理贷款签字手续,顺顺利利地拿到了贷款。之后,刘竹青又扩建2个大棚,增加育雏鸭1万只。

  阳春三月,张建设开展贷后检查来到到刘竹青的养殖场。在温室育雏大棚,几千只米黄色雏鸭扭动着后身,呴呴叫着追逐着;在成鸭大棚,几千只成鸭拖着肥嘟嘟的身体歪歪扭扭地奔跑着;而刚刚长成的成鸭则顺着通道,成群结队地赶往新蟒河那清澈的河道里锻炼成长。刘竹青的养鸭河面100米长20米宽,河道两岸是生长着蒲公英、白艾、葛八草的绿油油的河滩,灰色的、白色的、黑灰色的鸭儿一会儿戏水,一会儿叨草,“呱呱”声响彻天宇。

  张建设跟着刘竹青,脚踩在湿漉漉的河滩上,观看鸭儿戏水锻炼。刘竹青看着眼前的一群即将出栏的鸭儿,大声笑着说:“张经理,这一栏出去后,我今年就养成出栏鸭子2万只,利润马上达到10万元,要不是你给的4万元贷款帮忙,这10万元的利润我连想都不敢想!”这时,这个平时爱说爱笑的中年农妇,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五、平凡孕育非凡张建设今年54岁,是家里姊妹5个中的老小,上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初次见到张建设,中等身材,皮肤微黄,头顶头发稀少。张建设戴着一副近视镜,一身过时的上衣和裤子,手里还拿着几年前购买的一款老式手机。

  “我是一个平凡人、普通人,就知道上班做业务、服务三农,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和做点儿家务,帮助下岗的妻子整理货摊子,其它的事情也就顾不过来。”张建设对同事和单位的领导经常这样说。在孟州市区的大街小巷,在孟州市区的饭店茶馆,在孟州市区的休闲锻炼场所,很难找到张建设的身影。

  张建设的父亲张在连是孟州市支行的退休职工。张在连老人1952年参加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济源县(今济源市)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员;1960年至1978年在济源县县委办公室工作,1979年初进入济源人民银行工作,1983年调入农行工作,先后在人事、工会部门工作,直到1993年退休。张建设的母亲张氏1955年参加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张建设的家乡学校教书。

  张氏回忆过去的时光,练过钢铁,挨过批斗,便对自己的5个孩子要求很严。张建设清楚地记得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咱是吃过苦的农村人,以前咱家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再给你。咱们家还吃糠咽菜,今天你有了工作,还有不低的工资,你要好好珍惜,不能弄错事情丢了饭碗,更不能办错事情丢人!”母亲的教诲时刻在张建设的耳边回响,变成了他的工作动力。

  张氏十年前因突发中风,常年卧床不起。张建设的两个哥哥分别在洛阳市和郑州市工作,两个姐姐也出嫁在外地。伺候患病母亲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建设的身上。那段时间,张建设白天跑业务,等到业务手续做好了,才来到母亲的住室陪伴伺候。而此时,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还在等他递上一口热粥,可看着儿子筋疲力尽的样子,老母亲心疼地说:“儿啊,快坐娘身边歇一会儿,娘不饿,你等会儿再去做饭。”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着憔悴的老母亲,张建设也禁不住潸然泪下。在母亲病重成为植物人的最后3年里,每天依靠20毫米的导管,通过鼻腔输送160毫升流食维持生命。张建设说,“虽然母亲只有呼吸和心脏跳动,但是每天还能看到母亲,还能叫一声妈妈,无论怎样累都不是事儿!”张建设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熬制母亲爱喝的白面汤。早饭送到医院后,张建设把母亲前天晚上使用过的尿垫取回来清洗晾晒,然后骑上电动车,驶向他负责的3个乡镇、90个行政村中申请贷款的农户家里。

  张在连老人常常告诫刚刚进入农行的张建设,“你做银行会计出纳业务,一分钱都不能错,要做到日清日结不过夜。”后来老人听说张建设做了信贷员,就警示说:“信贷员代表的是国家,是东家,贷款要管好收回,不能给国家丢人!”老人在电视里看到一些贪官受审,还对张建设说:“你们生活要严谨,咱们当年啥苦日子都熬过来了,今天的饭碗很不容易,不能拿人家一点儿东西!”站在一旁的张建设总是点头,铭记着老人的教诲。

  张建设高中毕业后于1985年8月参加工作,进入孟县造纸厂。1990年8月,张建设通过考试,进入孟县农业银行,当上一名出纳员。2002年,张建设调到赵河镇营业所,担任营业所坐班主任。2006年赵河镇营业所撤并后,张建设调入孟州市支行现金中心担任押运员。“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我张建设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张建设每次回忆自己的农行“小出身”,总是感叹不已。而相对于张建设,他的妻子韩爱芳则是别有一番心情。

  韩爱芳比张建设小两岁,原来在孟县百货公司上班。公司改制后,韩爱芳就自谋职业,在市区河阳市场步行街租了一个摊位,从事儿童服装零售。韩爱芳每天8点半推着小推车出摊儿,晚上6点半收摊儿,日复一日,从来不拉上张建设给她帮忙。可是恰好相反,韩爱芳还和张建设一起晚上下乡催要到期贷款。

  2013年7月的一天晚上八点多,天气干燥,气温高达30多度,一丝儿凉风也没有。韩爱芳晚饭时听到张建设说着要去赵河镇田旺村催收贷款。晚饭后,韩爱芳碗筷也没有收拾清洗,就和张建设一起骑着电动摩托车出发了。张建设骑着电动摩托车出了市区后,走在乡间马路上,微弱的电动摩托车灯光下,道路上黑乎乎的。韩爱芳不禁打了寒颤。张建设和韩爱芳边走边聊,韩爱芳才知道张建设要去的贷款养殖户贾红运所养的猪因病死去多头,现在还有2万元无钱偿还。

  一个小时后,张建设和妻子韩爱芳来到贾红运的家里。贾红运不在家,只有贾红运的妻子一人在家。张建设说明来意,贾红运的妻子看着一脸灰一脸汗水的张建设夫妇,就说等到贾红运回来,一家人商量商量,一定按期归还农行贷款。韩爱芳这时想说什么,张建设使眼色阻止韩爱芳说话。张建设建议贾红运的妻子利用女儿开办的餐馆利润偿还贷款。从贾红运的家里出来后,张建设和韩爱芳又一起找到该村支书贾某,动员村支书做贾红运的工作,尽快偿还农行贷款。从田旺村回到孟州市区的路上,张建设的电动摩托车电力供应不上。就这样,张建设和韩爱芳轮流推着几十公斤重的电动车,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半……。2天后,贾红运来到孟州市支行谷旦分理处,将2万元贷款本金和利息全部予以清偿。

  “我是农行人,也是农民的儿子,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农户在农行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发家致富。我愿用我的一腔热情去帮助每一个农户实现小康梦!”张建设始终是掷地有声的语言。

  近来,张建设又走在孟州市赵和镇坡掌村的大街小巷,和81个贫困户一起落实光谱发电项目带动脱贫工作。贫困户代表赵合彬感激地说道:“有张经理的指导,我们有百分百的信心,一定能够摘掉这顶丢人的贫困户帽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