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找一份好工作是一輩子的事
找個好的歸宿也是。這都看緣分的。
奶奶1925年出生,現今92歲,
下有一個弟弟是嬸子家過繼的
一個妹妹是姑媽家里養大的,
長輩走了,合該剩他們相親相愛的。
可是人生軌跡,誰做的了主。
只想說經濟決定一個地方的文化,政治,反應到這個點上就是對老齡化狀況的處理。
奶奶是家裏老大,那個年代的老大,三寸金蓮,10歲喪母,所以早早開始操勞家裏的事。那種生活我是無法想象的,踩著椅子煮飯,縫鞋子,甚至奶奶講的大姑穿厚厚的衣服藏糧食帶回家裏這種,電視劇也更是不屑演的。奶奶有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后因故改嫁,又有了兩子兩女,然爺爺又早逝。村裏說的老年人到60有每月20的養老金,每加十歲又多一點。奶奶90了,還是每個月20,我就不說什麽了。
老舅舅(奶奶家裏過繼的弟弟)是孝義的,他們村子移到城區,政府建了養老院,很方便的電梯樓,也有健身的樓層,像小區住房,但是鄰里沒有隔閡的那種。入住的時候配備了床,衣櫃等基本傢具,熱水都是統一供應,老了能有這樣的生活已經算不錯了。
老姨(奶奶的妹妹)是幸運的,年輕時嫁的先生聽說當兵時逃了回來,不過帶了些大洋。一路去到了太原,一直都是城鎮戶口,后兩人找到工作,先生早逝,老姨還有每月數千的退休金,兩兒兩女,身體又健全,又是省會城市,住到誰家都是會很受歡迎的。
我在想,我們老了又會淪落到那種地步,或者說你覺得哪種你最期待呢?無論身體好壞,我都不想拖累我的後代。可是又很矛盾的期待陪伴。大概都是基於愛吧。
那再老一些呢,火葬(骨灰撒大海啥的),天葬,人葬,是不是非要赤條條的離開才顯得磊落。
再往後走時間,千百年之後,現今大街上的一群群市民也好,村民也罷,或喜怒,或哀懼,亦不過遊魂罷了。你能想象麽?你所在的大街上,除了触目可及的活著的人們,還有一群先輩。
昨天跟爸爸去拜訪他的朋友,他們從腦洞特別大的生病,看病就醫,算命,這些話題一直聊到了盜墓,火葬,天葬,人葬這些點上。期間還有若干細節,類似盜墓的工具之類的。感嘆真的是人死了什麼都沒了,唯一能讓別人記住你的還是你造福了他人的功績,然這些也總會被忘卻。
就像你現今走在繁華的街市,你可能想象到若幹年前,若干年後,那些行走在人群中的 其實是一堆堆亡魂。
世界是個很奇妙的存在,我們都不相信有鬼,卻又單純而直接的相信一些鬼神之說,相信命運天定,那些說著人定勝天的人也不一定能在多少件事情上真真正正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對抗天意並有縮成,這就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