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个高中,我是语文课代表,作文经常在年级范围传阅。
高二的时候,我的同桌小萌是一位数学很好,但语文很差的女生。
有一天,班主任和我们一一谈话,班主任对我说,“你和小萌都有点偏科。正好你们互补。她语文不好,尤其是作文特别头疼,你要多给她讲讲你写作文的方法。”
领受圣旨的我,开始对小萌进行VIP一对一作文指导。
我给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主动和她约定每天用一个小时来学习作文。
也许是盛情难却,一开始,小萌对于我为她做的提升计划还是挺配合的。
看着她由最初的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变得语法正确,错别字少了。我非常有成就感。
可是渐渐的,小萌有意无意躲着我,当我说要给她上课的时候,她不是借口作业没写完,就是要跟别人讨论试题,根本不接我的话。并且,每次考试后,我给她分析考试作文中她的得失,她看我的眼神总是怪怪的。
一次调动座位的时候,小萌申请调离了。
不久之后,我听见了她对我的评价:“我又没求她教我,她以为自己是语文老师啊,还给我上课上得来劲了。我有那么差吗?真受不了!”
听到这话的我,眼泪一下汹涌而出。我帮小萌完全是因为我和她是同桌,又不图她什么回报。我不明白,我的好心怎么会被践踏得如此不堪?
(二)
工作之后,有一次,我们参加全国会议。
会议中有一个工作研讨会环节,主持人会提问,回顾上一季热卖产品的产品知识。
轮到我们组了,我们组的代表小刘回答后,忽然自告奋勇地说,我们组还为这个产品知识想了一系列的手势记忆法呢!我教给大家吧!
还没等主持人反应过来,小刘就跑到会场中央,说,这套手势有助于大家加深对产品的理解,请大家跟我一起做。说着就做起了示范。
除了我们组,其他人只是面面相觑,然后议论纷纷。场面叫一个尴尬。
经理赶紧把小刘叫回来,主持人也急忙打了个圆场。
小刘一脸委屈的说,怎么大家对学习方法不感兴趣啊?这套方法很好用的啊!
经理语重心长的说,”别人请你分享了吗?而且,你觉得好的方法,未必适合别人啊。“接着,经理严肃的告诫我们所有人,”永远记得枪打出头鸟,再说,谁也不比谁干的更好,不要以为自己的经验是最高明的,可以有资格指导别人了。“
这番话,让我沉思良久。
好为人师是一种病。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问题。
(三)
有了孩子后,我发现, “好为人师”在当妈的人那里更常见。
前段时间,朋友乐儿跟我吐槽,说起我们的曾经的同学小新,“告诉你哦,那个小新简直神烦,我把朋友圈对她屏蔽了。”
我说,我早屏蔽她了。
小新的孩子比我和乐儿的孩子都大。她在育儿过程中走过弯路,也摸索出不少经验,基本上见到人就要分享。
看见宝宝吃饭的照片,她会说,“辅食不要这么早加!”
看见宝宝游泳的照片,她会说,“这种游泳圈不好,会有致命危险!”
看见宝宝出去的照片,她会说,“这个季节穿这个衣服不合适,会感冒怎样怎样。”
用乐儿的话说,就是“好像全天下就只有小新会当妈一样。“
我委婉的提醒过小新:我自己也读过育儿百科,也关注了各个儿科医生的微信号,我本人也是科学育儿的推崇者,每家的孩子不同,她的经验未必适合我。
她好像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困扰,凡是看到有什么行为与她认知不同的,她仍然忍不住要说。一个劲的安利她那套心得,美其名曰,“我把我走过的弯路都告诉你们,多知道点总没坏处咯!”
久而久之,大家都把朋友圈对她屏蔽了。
(四)
这样的事情,如果留心起来,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小A贴出自己新家的装修进程,路人甲在底下挥斥方遒:”这个瓷砖怎么看起来脏脏的? 看你家的踢脚线,都走歪了!这是谁做的电路,现在都不流行明线了!“
小B正在按自己的进度准备考试,宿舍里的乙凑过来:“这套题据说好烂的,我看其他人都用XX题库。别做这个了,没用的!”
小C做着工作用的PPT,其他部门的同事丙指指点点:“哎呀,这个模板太幼稚了,我跟你说,你可以到XX网去下。还有这个配色,也太单调了,配色应该讲究XX法则的嘛!”
甚至,小D吃个火锅PO张图,底下都分分钟有热心群众指导他如何分辨真肉卷,和用碎肉片做出来的肉卷。
………………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熟悉?教导者往往委屈万分:”我只想让你少走点弯路。“
被教导者却并不领情。
一个嫌对方不知好歹,一个嫌对方多管闲事。
这是为什么呢?
(五)
渐渐的,我才明白,“好为人师”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怒刷存在感的一种。用自己与对方学识上的不对等,来扩大自己有利的的局面,增强自己的自信。
可增强自己自信的同时,无异于打击对方的自信。
如果真的想学,在你提出一点建议后,对方会表现出很有兴趣,会跟你私聊,或转而自己查资料。如果没有,那么对方对你的建议,也许并不需要。
这的确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却也是我们自卫的本能。除非自己虚心求教,否则,没有人喜欢被他人看到自己并不擅长的弱点。
那么,为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当对方有需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确认这个问题点以及延展开的1-2个点明白了,就可以了。说少了,别人认为你有所保留;说多了,也未必是他人需要的。
就像某句名言说的,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却用一生学习闭嘴。
有求而应的驱使之下,点到为止,才是“真”为人师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