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简书上看到一位作者推荐读这本书,于是便从网上找了来,一口气把书读了个遍。这本书有哪些可读性呢?下面我说说个人的感受,大家可以作个参考。
一、内容充实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 这本书由日本的斋藤孝所著 ,全书分三部分 。它不仅仅介绍学习的方法,还介绍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成功的”制胜球“,以及怎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等。
第一部分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就算你做不好,也不代表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只是你的“方法”不对,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法人生就会充满无限可能。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一个时间段,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用何种方法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你可以努力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行动模式以及思维倾向。
这一部分还讲到学习也讲契合度。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能否做到专心致志,契合度至关重要。所以,在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法,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作者通过讲述16位伟人的故事,介绍了他们跨越障碍,最终确立自己的“原创学习法”。16种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适合我们的可能不只其中的一种,在不同场景、不同情形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方法。这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
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自身的突破学习法,主要告诉我们一些迅速树立自信心的学习法。文中首先举了一个学习英语的例子,说明把短板变成兴趣“一气呵成学习法”,接着叙述“连休集训学习法”,如已有工作的人利用节假日三连休,自主地进行短期学习集训。这种短期的集训关键在于抓住集中精力、彻底投入的感觉。
此外还有“集中学习法”、“白纸活用法”、“身临其境学习法”、“剪报学习法”、“耳学法&聊天术”等。这些方法都是结合例子来说明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趣味性强。
二、方法具有普遍性
本书介绍的学习方法都是结合一定的实例来介绍的,比如学习英语、数学、艺术,读书、写作等。我们在学这些方法时,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运用。同时这些方法既适合学生,也适合普通的工作者,更适合想成为作家的写作者。
三、有共鸣,激励人。
前面讲了本书所有的方法都是结合实例,第二部分更是结合名人故事进行讲述的。从这些事例里面,大家可以找到很多共鸣的地方,令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些语句,诠释得非常经典,我把它们摘录了下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部分
只要在学习中能认清自己的武器,并有效加以利用,就能获得成功。
只要拥有“制胜球”和制定好战术,就等于是掌握了“必胜的法则”。
拥有一技之长且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就算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失败了的方法中,一定有能帮助你认清自我的地方。
总有一天“用得上”的想法靠不住
①明确自己的目的 ②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方法 ③掌握“决胜球”
磨练耐力与毅力,就是定好目标以后不厌其烦地将其完成,就是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
第二部分
想要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必须制定目标与期限。
①制定目标 ②决定期限 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要老紧盯着那些你做不到的事,而要多去关注你能做到的事
发现他人容易忽略之处,并从中挖掘事物本质
不能满足于获取情报,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情报进行归纳总结。
命名思考法。遇事多想想该如何为其命名,这样才能提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在命名的过程中获得准确把握事物概念的关键。
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人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用于生意当中。
如果没有科学知识的辅助,就算再怎么不眠不休地努力,也是没办法成功的。
人类需要困境,只有被逼上绝境才会释放出真正的力量,只要用心没有什么做不到。
只要你能让自己主动地对待每一件事,你就能改变。
如果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学习,如果不能,就会多花两到三倍的时间。
想要瞬间引发能量,做到彻底投入、心无旁骛,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件事”,然后引导自己进入忘我的世界。并且,不完成每天的目标决不罢休。
要保证自己能在一天的某个时段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学习。
关上门,下决心 ①创造一个场景 ②与外界隔绝 ③沉浸其中
无论客观条件如何,首先要确保一段特定的时间。
客观分析现状,反省自身。
但实际上,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开窍”,每个阶段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有必要多接触一些前人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作品看多了,鉴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想要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与这些优秀作品比肩,就应该尽量多看多读。
为了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锻炼洞察力的时候,切记不能限制范围。如果只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就很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
作为个体“行动”的时候,要学会限定一个方向,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
向他人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学习热情也会无形中高涨。
立志是一切的出发点。其次是择友而交,贯彻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阅读书籍,思考、学习古今圣贤的教导。
无论在家里通过何种手段获得了多么丰富的信息,也不足以帮你确定自己的方向。只有当你用自己的身体真正感受过外面的世界,你才能独立思考、作出判断。
只要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依靠,就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
打破常识的想法——不掩饰缺点
香奈儿说:“女人只有学会自律,才有资格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
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容貌与装扮,而是要对着镜子思考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门心思做学问不是成功唯一的方法。半路出家、自成一派的人同样能收获成功。
首先,不能害怕外界的刺激。只不要因为害怕批评,害怕受伤就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要珍惜每一次邂逅,并从中寻找启发。 其次,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还要试着走出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只要在生活中保持好内心的均衡,就能摆脱压力,度过一个快乐、幸福、长寿的人生。
学习、工作之余,找到一个能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能有效地调节内心。这件事做得好或不好都没关系。
越是从事艰巨的文字创作工作,就越需要强化自己的体能,训练出强健的肌肉与坚韧的意志力,从而使身体适应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挑战,这就是村上的绝技。
在坚持某件事情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想办法让身体的良好状态持续到明天。
如果第一天绷得太紧,第二天反而会因为这么一小点的成就感有所懈怠。这种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的行为所带来的心情波动,很影响意志力的培养。
读书也是如此,不能因为觉得有趣就马上将其一口气读完,而是要刻意在精彩的地方停下来。这样一来,你会在第二天读完所有内容之后,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想马上拿起一本新书继续阅读。这种正面意义上的“拖到下次”可以帮你制造一个良好的循环。
自我感觉良好也能给人以暗示,这也许就是快乐地坚持下去的秘诀。
无论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点,我们就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第三部分
先试着读完一个自己知道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跨越了这道坎就能进入巅峰领域了。
我认为学习最终的目的不是掌握好专业知识,而是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他们口中的“多做几遍”,就是把被称为王牌的参考书反复做上五遍、十遍。
听懂”和“会做”有着天壤之别。
弄明白一道题并不厉害,倾注体力做到熟练掌握才是真正的厉害。
第一遍,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不会做,就通过看答案帮助理解。如果看了还是不懂,就去问老师。 第二遍,如果还是不会做,可以继续看答案。因为之前已经把自己不会的地方搞懂了一遍,所以这次再看答案肯定能懂。
从第三遍开始,就会熟练起来了。 因为数学是一门理解与掌握有一定距离的科目,所以必须反复练习、做到熟练掌握,才算真正学好数学。
需要记忆的东西也是如此。如果能把单词本背上10遍,就基本都能记住了。
要把学会的东西运用到工作、社会甚至是家庭生活中,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要培养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