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再一次看到堂姐的时候,她看上去很疲惫,气色不好黑眼圈很重,眼睛有些湿润,鼻子红红的,好像哭过。
我心里一句怎么了,还没说出来,转念一想,却又是明晰了然。
一定又是她家那个混世小魔头。她家那个小子真是个厉害的主,在学校非常温顺,很听老师的话,但是在家里就像变了一个人,十足的小霸王。
每一段时间就隔三差五要爸爸妈妈买东西,不买就发脾气。
这次估计也不例外。
“我觉得我是个失败的母亲。”她话还没有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
堂姐长年在外工作,她家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家里没钱,不出去工作,难以养活一大家子,但是等家里光景好了。父母却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最佳年龄。
孩子用趾高气扬的索取和发脾气证明着自己的存在感,父母用永无止境的满足和容忍弥补着自己的愧疚。
久而久之,两代之间的裂痕并没有在满足的欲望中愈合,却在隔膜的处境中愈演愈烈。
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生气、冷漠、骂人、不听话。这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自己的不满,用自己的方式对父母进行着惩罚。
但是,他却没有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容受另一个人无休止地发脾气,除非她已经爱你爱到没有了尊严。
我同情孩子缺失的关爱带来的不满,但是我更同情一位无助的母亲在孩子面的委曲求全。
真正的长大是学会理解,真正的教养是学会不要对爱你的人发脾气。
2
亲情的安全感大概是你知道,即使你再坏,他们也不会离开你。
血浓于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像既定的命运,环环相扣,难以舍离。
世间流传着一句话,孩子的出世就是对父母进行的一场报复。
其实想想,不无道理。小时候捧在手心,为其人生一步步铺陈担忧;在孩子的每一个的人生关节点荣辱与共;养大之后,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开;然后在年老的时候,期待着孩子每一次的回家看望。
父母的爱,通常那么卑微。
但是孩子却那么倘然地接受着他们的爱,还容易对这种爱发脾气。
友人经常跟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总是不欢而散。话说着说着,就开始出现不耐烦的语气,慢慢地开始生气,慢慢地开始出现以下的话。
“我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我不跟你说了,我没法跟你说”
“我跟你有代沟,你知道什么是代沟吗?”
每一句这样漫不经心的话不知道用怎样的姿势鞭打着父母的心。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见识,不是为了算计爱我们的人。
我们的父母有很多是处于特殊时期和知识断层的一代,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优越感凌驾于父母身上。
有教养的方式决不是发脾气,不懂就再说,没法沟通就换种方式。千万不要把自己和父母各自画地为牢,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区别理解成难以跨越的汪洋大海。
3
对爱你人发脾气,是每一个年轻的心,都会遇到的迷途。
但是,每一个理智,成长、懂事的人们,都应该逐渐理解到,爱应该投桃报李,而不是带着挑剔地坦然接受。
至今,我也很难忘记十四五岁时和母亲抗战的样子。那时候的我,偏执、倔强,和父母的一言不合,就会衍生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次在饭桌上的争吵,我夹着眼泪,带着满满的怒气,留下一句“我不吃饭了”,就在重重的关门声中,躲进了房间。
没有吃饭的我,带着那时年轻的愤怒和委屈在床上默默地掉泪。
当时的我绝对是世界上最坏的人,我执拗地在父母的叫喊声中闭门不出,即使很饿,却还是在所谓的自尊下坚持着。
我发脾气的方式,是用虐待自己的身体,凌迟着父母的心,然后惩罚着我们之间的血肉亲情。
最后,母亲煮了我最爱吃的面,在她无力的妥协的话语中,结束了我的对抗。
当时,我觉得我赢了。
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执念是多么盲目而可笑。
让爱你的人心疼,让爱你人受伤,绝对是世界上最毒的计策。
长大了,慢慢就会知道,对爱你的人发脾气,不过是一场残忍至极的两败俱伤。
4
真正的教养不过是不对爱你的人发脾气。
生活中常常有一种畸形的现象,我们对陌生人通常彬彬有礼,对普通朋友通常礼貌关心,对同事通常和谐互助。但是我们很容易忽视身边爱我们的人,甚至我们很容易对爱我们的人发脾气。
小米在我心中一直扮演着完美女性的角色,出色的外貌、良好的工作、爱她的丈夫。本人也为人温和,事事处理得非常完美,对朋友、对同事都照顾有加。
但是在一次的出行中,我对她有了些改观。
当时,要回家的时候,她让她先生来接她,但是她先生有重要事情不能来,她在电话里生气了。
当我听到她生气说到:“你快点给我滚过来的时候”。我震惊了,她是一个对友人关爱有加,甚至是对陌生人都给予微笑的人,但是却可以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着突如其来的脾气。
大概半小时后,她的丈夫放下手头的工作赶了过来,眉头微锁,一语不发。小米看到丈夫说了一句:“今天怎么来这么慢”。
如果距离和疏离就可以带来尊重和礼貌,那么亲密绝不是就能发脾气的借口,另一半深沉的爱并不是为了纵容对方生活里的肆无忌惮。
我一直认为,那些深到骨子里的教养,不仅是在外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是面对爱自己的人,也给予尊重、关切和理解。
那些爱你的人,通常对你更加的宽容,对你更加宠溺,但是不要让他们对你爱的纵容,成为你发脾气的成本。
因为,真正的教养就是不对爱你的人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