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效率的武器。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做事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1.可见目标定律——制定够得着的目标
人有这样的一种心理特点,就是:对于眼前的工作,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就容易失去继续工作的欲望;相反,如果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做事的信心就会增强,做事的效率也会提高。
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心理学家把一些从未割过麦子的学生分为两组,从麦地的边缘开始割麦子,并在麦地的中央插上红旗,作为目的地,看哪个组能先到达。在其中一组的麦地里,每隔三米就有一面绿旗,而在另一组的麦地里则没有。比赛结果正如心理学家所预料的:前一组获得了胜利。
这是为什么呢?前一组的目标被分成了若干个阶段,也就是分成了可望又可及的小目标,这样,那个小目标的完成,就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会逐渐增加人的自信,从而提高他的效率。
也就是说,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使人更愿意去完成它。相反,渺渺无期的目标,可能无法使人调动起实现它的动力。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万丈高楼平地起",因为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大事情一下子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把他分成小事情去做,就会容易些。
有一个中学生每天喜欢睡懒觉,在6:30起床。爸爸强迫他每天早上5:30起床,6:00读英语。一下子提前1个小时,他感到很困难。妈妈就出面调停,允许他6:15起床,他就轻松地答应了。半个月后,妈妈又让他提前15分钟起床,他又同意了。这样到了两个月,他终于能在5:30起床了。
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制订目标既不能太低——低了起不到促进自己行动的作用,也不能太高——高了会让我们感觉希望太渺茫,会降低信心,并降低效率。而只有不高不低的、适度的目标,才能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最好的促进作用。
2.记忆系统性定律——把知识系统化再记忆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是记忆。”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都是以记忆为基础,因此记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记忆效果呢。
心理学家发现,死记硬背的记忆力效果并不是很好。一个人想要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只是之间有了相互关联,相互比较,才容易记忆。就好比一个收纳箱,东西不能杂乱无章,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提取起来就更佳方便了。
为了把知识系统化,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一张整理出来,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专门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3.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还记得之前参加妹妹学校召开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被称为“小神通”的女生上台分享了一个学习的方法,只有四个字:及时复习。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则不复习。过一段时间,再让他们回忆课文的内容,结果: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这说明,及时地温习所学的知识,会大大减少遗忘。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不要等到墙倒塌了再来造墙。”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两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一次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就能克服遗忘。
也许在生活中,你会为自己的效率低下而苦恼,也许你因为工作多而忙不完,加班加点,也许你会为自己记忆力欠佳而烦恼,不妨试试这些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