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每个小孩心里,都有个未来成人在静静等候。------约翰-康诺利
很小的时候,我们很希望长大,长大了不用背着书包天天上学,有个想走就走的旅行,张开双翼到处飞翔。
后来真的长大了,遇到的事情多了,经历的多了,当丰满的理想变成了骨感的现实的时候,太多的不如意便剥夺了太多人梦想,好像没有了原来那样的期待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要长大。
成长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情,而成长的过程中也有着太多变数和未知,这些未知让我们都不想长大,但无力改变。针对不想长大的难题,有人得到了答案出书指引别人,也有人一边成长一边破解不想长大的难题。
出书指导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非常熟悉且喜欢的作家,他们就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梦野久作、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他们四人写的青春童话合辑《我们都不想长大》,为我们解惑了关于不想长大的谜题,指引我们成长。
这本书让我们又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也让我们回忆起家长那时给我们讲得睡前故事,和那个曾经小小的我们,胆怯的我们,天真的我们,拥有大大梦想的我们……
一、曾经的我们都是纯真的孩子
孩童时的我们很纯真,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愿意去相信每一个人,也相信“相信”的能量,帮助我们前进。
作家太宰治在书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快跑,梅洛斯!》主人公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解救了帮助他的朋友,使国王改变了不信任任何人而乱杀无辜的做法。从而让国王相信了信任别人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
在檀一雄写的《小说太宰治》中写到,《快跑,梅洛斯!》,是跟据太宰治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改编成了带有寓言性且有些教育意义的作品。
有一次太宰治在热海某旅店时,身上没钱了,太宰治借口去找人借钱溜走了,留下好朋友檀一雄当人质,说好三天内回来,可等了十多天也没见到他的人影。
在《快跑,梅洛斯!》里,主人公不停地快跑,几次遇到危险都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战胜心里的恶魔,让自己面对困难,继续前行,里面起伏不定的心情,和朋友见到他说:“我到最后有些怀疑你,你是否真会回来救我。”就像太宰治经历自己发生的事后,发出的感慨“不知是等人难过,还是被等的人难过?”
我们都有过等待的经历,独自在家等着妈妈早点下班,早点到家。等着小伙伴们说好的一起玩耍,等着自己一天天的长大,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是,当长大后,我们不在等妈妈回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一切好像和原来的样子不一样了。
有茫然,有无措,有些不相信我们曾经读到的那些励志故事,那些名人伟人的事迹,现实总是轻而易举地打败我们的想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总像笼罩了一层迷雾,在清楚与模糊之间徘徊。
白岩松在一次给将要走出校园的学生讲座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当你们走出校园,面临社会这个巨大的沼泽地,大概会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一脚踩进去,走了几步,发现是沼泽地,不好!转身就跑。往回跑意味着什么呢?可能继续读书,缓一缓在离开校园;也有可能是调整人生规划,选择一种与世无争的方式,消极回避。
第二种,在沼泽地里苦苦行进,勉为其难,觉得对岸实在太远了,梦想实在太远了,于是坚持不住,中途被沼泽吞噬。
第三种,我相信应该是大数人的经历写照。一开始很失望,很艰难,觉得梦想遥远。既然遥远,就不去想他,只管低下头深一脚浅一脚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走着走着,居然走出了一些挣扎的乐趣,走出来自我价值的肯定。再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发现自己已在岸边,梦想近在咫尺。
在我看来着像极了一种姿势的三个状态:
第一种,人蹲着的状态,动作潇洒心里消极。
第二种,人半蹲着的状态,既不蹲下,也不站起来,而是观望,随大流。
第三种,站直了行动起来,请相信,走,才有希望。
所以,请你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诺言,相信你的朋友一心一意地对你,是的,就是这样,不管你是孩童还是成年人相信“相信”的力量真的很伟大。
在孩童的时期我们有纯真的一面,还有“多话”的一面。
2.曾经的我们都是一个“多话”的孩子
作家梦野久作在写《多话》的故事里,有这样一个小公主叫做多话公主,多话公主每天不停地讲话,以至于他的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她说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我想这个时候你会想到《狼来了》的故事,当你细细阅读,慢慢品味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场景都太真实。
在生活中家长说:“你这个孩子哪来的那么多话啊?”“赶紧学习,不要说话了……”
现在想想我们那时应该不是在随便说话,是在讲故事,把自己认为好听的故事,第一时间会将给自己的父母听,只是那个时候的大人们很忙,很累,很需要一点安静的时间,而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多话”的孩子。
在学校时,上课时老师总是说:“不要在下面说话了,现在上课,注意听讲……”
而我们呢,互相面面相觑,互相偷笑,不时地还要趁老师不在意的时候说上几句。
下课时,老师会说:“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而我们呢?好像越说越欢。
谁的小时候不多话呢?很少,因为我们都有好奇心,都有自己的童年世界,就连名人曾国藩也不例外。
清道光二年(1822),曾国藩12岁时,他家屋场对面有一条小河,在河边一个神王庙。他的父亲曾鳞书为了让曾国藩安静求学,将曾国藩送至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读书,早出晚归。曾国藩不服气,每天早上路过神王庙时,将驱赶马的棍子,用绳子系着放在神王爷肩上,并说:“搭帮你,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可今日你要给我看好马,如果我的马儿走了,一定饶不了你。”以泄怒气。
在孩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任何物品当成我们聊天的对象,充当我们的朋友,当我们长大后,更喜欢自己和自己聊天,寂寞的星空下,听着自己心里的独白,自己一问一答,有时以为自己能很好地安慰自己,有时反而越安慰越伤心。
我们总是在想如果没有长大就好了,可以哭,可以把事情说出来,不用去关心每个人的反应,只要自己痛快就好。
我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作者认为三岁的小孩是没有烦恼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他,说见过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在赶校车的时候摔倒了。她既没有哭也闹,而是自己爬起来,一边用手拍身上的灰,一边噘着嘴巴说:“咋就没摔死呢?摔死了我就不用上幼儿园了。”
读到了你可能会心一笑,因为我们也会在上学的路上摔一跤,甚至很狼狈,还要忍着疼痛,坚强的爬起来,不顾形象地赶紧跑到学校,以免迟到被罚。
一边跑一边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的,没有摔坏,疼痛先忍一忍,马上就到学校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话”的童年,有的人表现在看得见地方,有的人表现在看不见的地方。
总之,只有自己知道,其实,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就像我们慢慢长大,越来越勇敢,然后会去爱许多人一样。
3.曾经的我们都是爱哭的勇敢的孩子
我很喜欢书中《轨道矿车》这个小故事,作者芥川龙之介。有这样一个场景,我想你一定很熟悉。
小的时候我们因玩得开心而离家越来越远,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开始慌了,沿着原路一路奔跑,身上所有的物件都好像是一种累赘。又因为心里的恐慌,不时感到眼泪快要涌出来了,但我们还是拼命地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使劲地往家的方向跑。
当我们跑到家的时候,突然放声大哭,不停地哭,所有的人问你为什么哭,甚至妈妈试图去抱你,你会不停地挥舞着手臂依然大声痛哭,把积累起来的那份恐惧用痛哭的方式释放出来。
在我们小的时候,在外面遇到恐惧、害怕的事情,也让自己忍着,当疯狂地跑回家后,只是放声大哭,却从来不说真正的理由。
于是,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挑战着自己的勇敢,慢慢坚强,慢慢长大。
有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哭过呢?有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跌倒过,又爬起来呢?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鼓励自己继续前行。
我们每一时每一刻都在成长,越长大心里却越不想长大,我们会觉得很孤单,越来越不被理解……
小时候,我们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长大我们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茫茫人海中的一颗沙砾。
小时候,我们都想成为聪明的人,有个科学家的家的梦想,而长大我们总是因为碌碌无为而烦躁、焦虑不安。
可是长大了,我们总能因为一首老歌,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带回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那个年代,回忆的画面像一部老电影,循环地播放着,最后变成心中一个个微甜的回忆。
所以,努力去爱吧,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让爱来弥补我们那些纯真美好的年代。
北卡罗来纳大学杰出教授,最杰出的积极情绪研究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告诉大家:练习去爱更多人。
如果你现在已长大,那么试着去爱更多的人,如果你觉得有些迷失找不到自己,那么让爱帮你找会你自己,这样你的心依然有小孩的纯真,善良。
就像《我们都不想长大》这本书,让我们时时重温童年的梦,为我们解惑了关于不想长大的谜题,指引我们成长。
你知道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屋檐下过着自己的生活,吃饭、休息、工作、祷告,或者奔波劳碌。
同时,你也清楚其实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渴望着更多的东西,憧憬着幸福、关爱、持久的宁静,还有一种不想长大的情结。
所以,努力去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爱的世界里有你的童年,有你的回忆,和你那颗不想长大的童心。
我们虽然已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变老,请依然保持一颗童心,给我们留一个纯真的乐园。
让《我们都不想长大》这本书,带给你似曾相识的回忆,温习你的童年,重温每个故事,这些成长中的故事最后变成了我们人生中一首首的散文诗。
我们都不想长大,可是,岁月没有停止我们的成长,而我们的心里,都不会忘记孩童时那个曾经的我们……
孩童时那个曾经的我们,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