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
摘记: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育者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
几年前,某直辖市有关部门对该市16名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特殊考试—“特殊”之处在于这次考试有些设计是隐性的。在考场门口放有一把倒地的扫帚,结果,进教室的16名学生无一人弯腰把扫帚扶起来;考试前,需要削铅笔,结果,削完铅笔后主动把铅笔屑打扫干净的仅有三人!考试完毕后,主持人对所有学生说:“今天的考试结束了,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未通过今天的考试,因为你们在考试过程中的言行已经给自己的文明习惯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是的,上面这个例子涉及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才说明其普遍性;更何况,这些应试的当事人都是中小学生中的佼饺者啊!
至于近几年来,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的中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我们教育者眼中的“优生”,应该说,这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
因此,如果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优生”时,在深感“幸运”的同时,切不可认为“优生”教育只是“维持”教育,而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感悟: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的确培养了不少“考试机器”,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书呆子”,这也真是可悲可惜可叹的一点。经常听到老师们说,将来毕业后能记得你的往往不是那些学优生,而是那些经常挨批挨骂不让你省心的学生。而在李镇西老师提到的关于这次“特殊的考试”中所谓的学优生竟无一人过关,也真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因学习好而“一好遮百丑”,而忽略了他们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无意中夸大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导致了一直“高高在上”的他们过于自高自傲,以至于一旦遇到了挫折就自暴自弃,成为了那道过不去的坎,酿成了不少的悲剧。所以在注重学优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抗挫能力,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